不合格食品将直接“点名”
据白皮书称,去年顺德区共完成1493562批次/份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其中食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抽查不合格发现率为7.55%和1.03%。“以往公布年度食品检测数据都是称总体合格率为多少,而这份白皮书中,采取倒逼的办法,所有检测项目里都只标出产品不合格率,给市民最直接回应。”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食品安全管理科科长苏瑞伟表示,市民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作为监管部门要勇于面对当前越来越复杂的食品管理局面。
目前顺德区市监局改进食品抽检和信息发布途径,初步建立起以“抽样检验—质量分析—后续处理—信息发布—消费警示”为链条的常态化质量分析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召开食品质量分析会5次,并通过各种媒体以大篇幅发布食品抽检合格、不合格名单5次。
希望通过此举让教育消费者形成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习惯,还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倒逼执法人员“有所作为”。据了解,这份白皮书除了在顺德区市场监管局官方网站能查询到外,还会分批摆放在公共场所或一些大型活动会场供市民免费取阅。
监督重点
1
小作坊熟肉制品成“重灾区”
指引:不要买颜色过于鲜艳熟制品
存在问题:烧腊等熟肉制品一直是本地居民日常主食之一。在这份白皮书中,顺德区去年在餐饮服务环节对30批次熟肉制品进行抽查,其中7个批次存在质量问题(不合格发现率为23.33%)。经检验,主要问题集中在日落黄、大肠菌群(问题最大)、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问题的熟肉制品主要来自像北滘镇康鹏亮记烧腊店这样的小作坊。
“小作坊散装熟肉保鲜条件较差,尤其是在夏日高温作用下,2小时后熟肉的细菌就会超标。”苏瑞伟表示,导致肉食品中微生物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原料肉本身受到污染或者储存不当,产生微生物或者其代谢产物,直接进入产品;二是在制备过程中操作不当产生。如不按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消毒不严,设备清洗不干净或存在死角,造成微生物繁殖;包装物的污染;车间人员不按卫生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等,加之本地区气温比较高同时湿度也较大,微生物一旦滋生就会迅速繁殖。
消费警示:市民在超市购买熟食食品时一定要留心食品的卫生安全状况,不买过期或是制作很长时间的肉制品、面包。消费者在挑选熟食时一定要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仔细查看产品标签。最好不要在熟食店购买色泽过于鲜艳的熟肉制品。购买回家的熟食最好经过加热之后再食用,加热过程中会将某些细菌杀死。
2
瘦肉精检测费暂不会大幅下调
指引:不要使用红黑塑料袋装菜
存在问题:记者了解到,在这份白皮书中,以大篇幅介绍了去年顺德区对猪肉、蔬菜质量检测数据,其中顺德区推行养殖户不使用违禁药物承诺制度,去年在产地检疫中,对全区2445个养殖厂(场、户)进行6693次检测,没有发现含瘦肉精的不合格产品(前年同期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0.03%,当年检出32头阳性猪)。
对于瘦肉精检测,越来越多市民都认为要给公众消费信心,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降低个人承担的那部分检测费用。“一斤猪肉才20元,检测费用至少20元,确实很贵。”而在去年顺德安全周启动日上,顺德区区长黄喜忠建议要找出一些成本低、检测效果好、能广泛向消费者推广的检测工具,必要时政府部门还应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市民和政府部门都谈到最好能快速、有效、低廉地对瘦肉精进行检测,目前检测办法有两种,一种就是使用快速试纸进行检测,成本是20元,另一个就是定量检测,这个效果是最好的,但因为要取样、净化、使用高成本试剂,还要防止二次污染,所以要收取数百元。”作为该白皮书数据检测负责方,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李博士昨日表示,作为独立于政府部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近期已经报省物价局审批、备案新的检测费用,预计会比之前低一些,但是要立刻达到一个公众认可的价格还很难实现。
消费警示:市民要使用白色塑料袋包装蔬菜、水产品,尽量不使用红色和黑色的塑料袋。因为有色塑料袋有可能是使用回收再生材料,或者是使用未经去污染处理的天然材料及其粗加工品生产,容易失效变质、霉变或被污染,进而污染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