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网络成为食品安全保卫战迈出的一步
千呼万唤始出来:广东省食安办5月21日深夜通报,该省正迅速部署全省各地开展大米专项检查行动,省质监局、工商局和省粮食局分别对相关企业、市场、粮库进行了抽检,并公开了省质监局抽检的11批次镉超标大米名单、省工商局抽检的20批次镉超标大米名单。
此前的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曾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一项结果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广州市食药监局共抽检18个批次,有8个不合格批次。对于广州具体哪些餐饮单位的大米镉超标不合格,广州食药监局负责人当时表示,只公布数据,暂不便公布具体名单。
每天都要吃的大米里面重金属含量超标,这对于任何一个普通老百姓而言无疑都是“天大”的事情,每个人都急切地想知道其背后的具体情形。有关部门在公开了检测结果之后,却对更多更具体的信息三缄其口,这显然无法令人感到满意,民众迫切需要知道对于这一问题的更多信息;对于食品安全而言,也会形成极大的潜在安全隐患。
捍卫食品安全,首先需要的就是信息公开,这已经被近年来一系列惨痛的教训所证明。曾经轰动一时的“三鹿事件”如果不是被媒体及时曝光,还不知道要被“藏着掖着”多久、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为此受到伤害。事后,社会各界在反思这一事件时,“捂盖子”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之一。
在广东的大米镉超标事件中,经过各方的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在经过数天的“胶着”之后及时披露了更多的信息,此举值得称道但仍有待改进。根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食品药品的监督检查情况属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之列。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老百姓的“天”,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公布与食品有关的详细信息,不仅是对民众的健康安全负责,更重要的是能引入切实有效的外部监督,借民众的眼睛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信息公开从根本上说就是将食品安全置于阳光下、置于显微镜下,这不仅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更重要的是,对于诸如镉超标或者其他各种负面问题,还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而处理问题,避免问题在各种利益及思维惯性的驱使下“捂着”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
就此来说,围绕食品安全实行的信息公开应该从两个方面推进:一方面,及时公开食品安全的日常信息,并进一步介绍有关部门日常执法检测情况、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另一方面,对于突发性的诸如镉超标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出现“失语”,而是应该积极回应各方质疑,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供各方参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要围绕食品安全构筑起一张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公开网络,食品安全保卫战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