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每个人,关系到整个社会。岛城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就是要给市民把好食品安全这道关。昨天的“三民活动面对面”专题,请市民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现场聊相关话题。
针对小作坊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处处长黄少华说,小作坊产品是不允许进入超市的,目前在销售环节上存在混乱,要加强监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了一个意见,如果要经营小作坊,必须要纳入监管范围。去年,市食药局在城阳建了一个豆制品的集中加工示范区,各生产加工企业互相竞争质量来争市场占有率。通过标识使整个园区的这个豆制品销量大幅度提高,结果说明通过规范市场来探索小作坊集中加工的做法发挥了作用。
黄少华表示,今年市食药局也准备采取一些新的办法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我们争取用三年的时间把小作坊监管往前推。”据悉,市食药局准备出台一个意见,进一步加强政府,特别基层政府对小作坊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同时,准备进一步提高门槛,小作坊仅仅是对食品的一个补充,它的风险应该是越来越小的,绝对不能容忍它的风险再扩大。
据食药监管部门统计,我市目前共有食品加工小作坊304家,主要分布在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和莱西市,为了加大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督检查,食药部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的指导意见》,建立“户籍化”管理模式,对全市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实行备案管理。2015年,全市小作坊备案率达到90%以上。同时,通过政府引导,成立集中加工园的形式,让一些生产规模比较大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进入园区,集中进行管理。
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是恳谈会上市民代表和专家讨论的热点,到市场买菜,质量能保证吗?如果怀疑蔬菜和水果农残超标,应该到哪里去检测呢?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冯寿青表示,目前有法律效力的检测不接受个人检品,但是从便民的角度,老百姓的呼声非常高,有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这个问题,要便民服务,让老百姓买到东西之后能够有地方去检一下产品是不是真的放心,因此青岛也一直在努力设置一些便民检测点。“2015年,我市食药部门在街道社区、农村大集和农贸市场共建设了219个便民检测点,其中,崂山区的5处农村大集和5处大中型农贸市场便民检测点的覆盖率达到100%。”冯寿青便民检测点的建立,对商贩的确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恳谈会上,有市民代表提出,做好市场终端的食品检测只是把住了最后一道关口,监管部门应该加强食品的源头追溯,这样才能从根上保障食品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利国表示,目前农产品进到食品加工企业之后完全可以追溯到。“比如水产品进了加工厂,生产出来了之后它有二维码,我们可以追溯它到了哪个商场去了,哪个商场卖到哪里去了。”孙利国同时坦言,种植环节现在是追不到的。
为保证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合格,市食药局发布了《关于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进入市场的蔬菜批发商登记身份证明、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信息,农民自产自销的产品进入市场也要登记,未登记的不允许入市。蔬菜批发商和摊贩还要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协议规定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对不合格农产品要进行下架、退市、召回、销毁、公示处理。同时,食药部门还制定了农产品市场退出机制,蔬菜检测结果超出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限量50%及以上的,其供货商三年内不得进入该商场超市销售,两次不合格终生禁入该商场超市销售。凡在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抽检一次不合格的,一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三年内不得入市,三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
在对市场上的农产品加强检测的同时,食药部门也在逐步建立全市的追溯系统。2015年,我市食品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目前有9家企业的256种7328个批次的产品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追溯。市民登录网上追溯平台,输入商品条形码和生产日期便可查询产品的原料来源、添加剂使用情况等信息。下一步,追溯平台将从生产领域向流通、种植养殖、餐饮消费等领域延伸,预计在2017年实现全产业链的食品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