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工带来高额利润带动大蒜出口“量跌价升”
“大蒜加工企业最初大多停留在粗加工阶段,利润不高,实现深加工后,带来的利润却是粗加工难以比拟的。”金乡某蒜片加工出口企业负责人魏立民告诉记者,虽然大蒜加工企业有不少涉及到蒜片、蒜粒和蒜粉的生产,但同样的产品经过粗加工和深加工就有明显的不同,“虽然看起来都是蒜粒,但经过粗加工和深加工的蒜粒在质量上大不相同,这些在蒜粒的色泽、大小、水分的含量以及农药残留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在大蒜的粗加工时代,几乎没有挑选大蒜原材料的概念,质量好的、坏的大蒜都可通过粗加工成蒜片、蒜粒等产品销售,其利润仅高于冷库保鲜蒜。随着大蒜加工产品逐渐走出国门,出口国际市场的高标准使得一些大蒜加工企业开始关注加工产品的质量,大蒜加工迎来深加工时代。“和粗加工不同的是,深加工从原料环节就开始进行全程把控。”据魏立民介绍,一般的大蒜深加工企业都会配备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从大蒜播种时期就开始进行全程把控。“金乡县已经有了二三十年的种植大蒜历史,重茬种植造成土壤肥力的缺失,企业在选择原料种植基地时往往选择生茬地,以便满足大蒜对多种微量元素的需求。”如今,企业的种植基地常选择在泗水、曲阜、鱼台等地,且在基地的选择上会提前对农田的周边环境进行考察,看周边是否有污染企业影响到蒜田灌溉。
“虽然多数大蒜加工企业所用机器设备都是一样,但加工企业会针对产品出口地区的要求进行技术改造。”魏立民告诉记者,大蒜从粗加工到深加工,最核心的改进之处体现加工工艺的改良和进步。“拿蒜粒出口来说,我们企业的蒜粒主要出口美国及其他欧美国家,而美国等国家对蒜粒进口规格的要求特别严苛,这就关乎到蒜粒生产设备分筛机筛网的精确程度。大蒜加工设备多是国产,国产分筛机筛网存在一定误差,为达到出口美国的要求,就要对筛网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确保将误差值降到最低。”魏立民说。
根据市商务局公布的全市一季度外贸出口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农产品出口实现增长47.7%。其中,大蒜出口“量跌价升”,出口量下降8.2%,单价增长72.0%,出口额增长57.9%,出口比去年增加6596万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幅9.2个百分点。同时,据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科工作人员介绍,截止到目前,我市出口脱水大蒜360批次,总计9032吨,实现利润3360万美元。
“相对于保鲜蒜来说,大蒜经过深加工之后,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高。”魏立民告诉记者,冷库中一柜子25吨的保鲜蒜出口的利润最多不超过两千元,但是以25吨大蒜作为原料深加工后生产出的产品出口可带来至少10倍的利润。虽然,深加工环节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场地等费用支出,但深加工利润仍然非常可观。
另有一些大蒜加工企业将大蒜加工成黑蒜销售,普通每斤售价不超过十元的大蒜经过发酵工艺之后,每斤的售价可高达五十元甚至更高。“目前黑蒜除了在国内市场进行销售外,主要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带来的利润同样远远高于普通保鲜蒜。”据金乡县一家黑蒜加工企业负责人寻涛介绍,不同于蒜片、蒜粒等加工企业的生产工艺,黑蒜的生产过程主要依靠发酵。同时,由于脱水生产,每2.5斤的大蒜可产出一斤的蒜片或蒜粒,但一斤黑蒜的生成需要6斤左右的大蒜投入,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发酵生产,这也是造成黑蒜价格高的原因。
与此同时,从最初的大蒜粗加工企业开始,历经10多年的大蒜加工企业也正面临着生产燃料的升级换代,“煤改气”成为每个大蒜加工企业都要经历的转型阶段。“生产一吨大蒜产品的人工费加上煤炭费用大概只要三千元,但是改用燃气后,一吨大蒜产品的生产费用至少需要六千元,这是生产成本的明显提高。”金乡县某食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杨昌龙告诉记者,“煤改气”虽然会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但势必会将一些难以承受高成本生产的小型企业淘汰,更广阔的市场将会掌握在大企业手中,从而更利于大蒜加工企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