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历史,乌江榨菜引古今名人竞折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基于地大物博,加上善于烹饪的天赋,成就了全球最为璀璨的饮食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吃的是食物,品的是文化,可以说,对于美食文化的传承已经植入国民的基因之中。而作为当前红遍大江南北的国民开味小菜——乌江榨菜,早已成为美食的符号之一,不断出现在古今名人的餐桌上,并蜚声海内外。
(蜚声海内外的乌江榨菜)
万年演化,成就鲜脆爽口的干饭神器
乌江榨菜的原材料是青菜头,这种起源于5万多年前的蔬菜,随着时代的变迁、自然的演化,才逐步扩散到世界各地,在北纬30度一带蓬勃生长。物产丰饶的北纬30度,这里有“南方有嘉木”的好茶传说、也有众多的世界名酒传奇。位于重庆涪陵地区的青菜头,便是这条黄金物产纬度带上的一颗“绿翡翠”。这里,长江和乌江交汇,太行—巫山山系与横断山脉相遇,水雾蒸腾,加之100多天的长期低温,“高-低-高”的马鞍形气候,兼以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紫色土壤,造就了这里青菜头肥嫩鲜脆的肉质口感。
(乌江榨菜原料-青菜头产地)
据明末知名作家张岱的《夜航船》记载,诸葛亮在重庆长江一带屯兵种菜时,发现当地的野生青菜头腌制后味道鲜脆爽口,于是令人大量栽培,青菜头栽种技术随之流传到民间,后人也称之为“诸葛菜”。
张岱更是评价这种青菜头,认为其菜有五美:可以生食,一美;可菹,二美;根可充饥,三美;生食消痰止渴,四美;煮食之补人,五美。故又名五美菜。
如今,天生五美的灵魂青菜头作为乌江榨菜的原料,在“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非遗工艺传承下,在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下,形成了独特的风味——鲜脆爽口,乌江榨菜更是凭借其独特口感已经出口52国,全球热销150亿包。
(乌江榨菜全球热销150亿包)
古今同赏,上至皇宫下至民家的至味清欢
青菜头,其实是芥菜的一种,由青菜头制成的榨菜,更是将青菜头的口感和营养发挥到极致,鲜脆爽口、开味又健康。
(乌江榨菜原料-青菜头)
“吃货”苏轼,就在诗文中赞美过芥菜的美味:“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他还曾发明一种“东坡羹”,将萝卜、芥菜等混合而煮,讲究火候和佐料,做出鲜美的羹肴。对食材有想法、有才情、更有绝佳的动手能力的东坡居士,已然坐实了其古代美食博主身份。
清朝“专业厨子”袁枚,亦是十分推崇芥菜,认为:“新鲜蚕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甚妙”。当年的慈禧同样也特别喜欢吃腌芥菜芯,据说因为觉得好吃,还赏过厨师四十两银子。《长宫词》里曾有诗记载此事:“芥菜青青荐嫩秧,御冬蓄旨酢盐霜”。
发展到现代,榨菜同样深受文人的喜爱。例如当代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曾多次记录品味榨菜的经历。《家常酒菜》“塞肉回锅油条,这是我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油条切成寸半长的小段,用手指将内层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葱花、榨菜末,下油锅重炸。油条有矾,较之春卷尤有风味。回锅油条极酥脆,嚼之真可声动十里人”。道尽“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的生活真谛。
(鲜脆爽口的乌江榨菜)
关于吃,《舌尖上的中国》堪称不少美食家的“吃货圣经”。尝遍了中国无数美食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的导演陈晓卿,也曾多次谈及榨菜的美味,这种能刺激味蕾,让你感受到美好的开味小菜,实属每个人生活中的神仙美食。
芥菜除了美味之外,营养价值也有所记载,并被多位名医写进医书名录。古代医书《名医别录》称芥菜“甘温无毒、和脾利水”。《本草纲目》记载,芥菜具备生津、开胃、健脾、益气等功效。而如今,乌江榨菜保留美味的同时,营养价值丰富,含15种氨基酸和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克含有3克膳食纤维,比两个黄金奇异果的膳食纤维还高。加上低热量属性,一包70克榨菜热量仅17千卡,仅为同质量米饭的20%,深受不少健身爱好者的喜爱。
(乌江榨菜美食)
《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美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介质,也是文化传播的桥头堡。如今的乌江榨菜,作为当今中国美食文化的新名片,更伴随着中国发展的脚步,在时代变化中推陈出新,佐餐、煮汤、下面、零嘴,各种新奇多样的美食创意和美味搭配,已经征服了当红明星、冠军运动员、各国政要、航天员们的味蕾,并将掀起一场场海内外粉丝的狂欢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