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博弈与白酒园区化狂奔
川黔产区,地处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是中国最著名的美酒聚集地。沿岸仁怀、宜宾、泸州三地相邻,在这片方圆约5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孕育了茅台、五粮液、 泸州老窖、郎酒等中国名酒品牌,被联合国教科文及粮农组织誉为“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这里的白酒产业集群也代表着中国白酒发展的方向。去年,四川全省规模以上白酒制造企业提前两年实现千亿产值,同比增长33%,白酒产量从150万千升增长到200万千升。全国人民一年喝掉的白酒,有1/4产自四川。
“将这个区域的白酒产业整合起来,一直都是整个行业的梦想。”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崔兆全说。
继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去法国波尔多考察回国后,根据四川白酒产业发展的实际及具备的优势,经过详细论证,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重大战略部署。
事实上,“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实施两年来,其外延已扩大。川酒“六朵金花”所在地划定为其重点区域,随后,拓展至四川所有白酒规模酿酒区域。
按照设想,力争到2020年,在世界范围形成“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川黔,川黔白酒看金三角”,建设世界顶级白酒基地,和法国的波尔多、德国的慕尼黑产业带比肩。
而这也开始演变为一场“园区”经济的争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川南黔北这一白酒传统主产区,新建以白酒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已达二十余个,体量几乎都较原有规模翻倍,有的甚至数倍。而与此同时,展示白酒文化软实力的名镇建设也以另一种园区式的建设通道在区域内如火如荼地铺开。所涉范围更广,资金用量更大,堪称行业空前。
“园区+名镇”已然成为目前提倡产区化发展的“白酒金三角”所青睐的最佳发展模式。从供应链的集中生产配套,到金融创新的后台跟踪服务,再到三产联动,白酒园区式的变革已然循序渐进。此模式的好处在于,增强白酒产业话语权的同时,加强了产业与文化的双重聚集效应,这对于急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白酒金三角”而言,或许是一件好事。在地方决策者看来,这种模式使“白酒金三角”代表的中国白酒园区与“波尔多”式葡萄酒庄无限接近。
尽管如此,由于多年来区域内各大品牌企业发展的地理局限,前述园区或名镇大多靠当地的明星企业上项目,而一贯以消费拉动经济的白酒行业更演变成为另一类固定投资形式的传统大额项目。记者调查发现,在政府做大白酒产业的强烈夙愿和政策支撑背后,更多是在消费升级及需求增强的背景下,白酒企业做多的渴望,寻找政策突破,企业扩能增产则成为时下大多数园区建设背后最为隐秘的操作路径。
于是,在缺乏系统的区域产业规划,没有严谨的产能调研,中国白酒园区式发展模式略显脚步急促。
1. 川黔角力“白酒金三角”
根据四川省提出的设想,四川的宜宾、泸州“两角”,加上贵州的遵义“一角”,一旦联手,有望建成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形成“中国白酒金三角”。毕竟,少了贵州,白酒金三角不仅站立不稳,更很难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打响。
四川一度向贵州摇曳橄榄枝。四川省经信委一行来贵州省考察白酒产业后表示,川黔两省同属长江上游,白酒产业都是两省的支柱产业,有很多共同点,应该是发展的伙伴而不是对手,双方合作潜力较大,可共同探讨如何寻求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如何共同建立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等问题。
不久后,贵州省经信委与之应对,向贵州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四川省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情况及对我省白酒产业发展的影响》的评估报告。
“白酒金三角”二三事:川黔博弈与白酒园区化狂奔
报告分析,该设想如能获得国家支持,能建立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内陆保税区,能出台对该地区名优酒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对贵州白酒的发展极为有利;如能塑造一个不分省际的国际著名“区域品牌”,将“中国白酒金三角”打造成世界最大的顶级白酒基地和中国最具特色的浓香型、酱香型高端白酒生产基地,有利于贵州白酒重镇仁怀市二三线白酒企业加快发展;打造“名酒—名镇—名企”、推动现代名镇建设、实现“三代联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路径。
但四川和贵州两个白酒大省,一个是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一个是酱香型白酒生产鼻祖,之间横亘着一座难以推倒的墙。
该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宜宾、泸州“两角”在四川,仁怀“一角”在贵州,且宜宾的五粮液、泸州的泸州老窖及郎酒、沱牌、剑南春、水井坊等“几朵金花”发展快、品牌影响力强,仁怀市除茅台一枝独秀外,其他品牌白酒量小力弱,品牌竞争力不强,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工作有可能弱化国酒茅台及仁怀市其他白酒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贵州方面,并不承认四川省将“中国白酒金三角”简称为“国酒金三角”。今年5月中下旬,贵州省经信委组织调研组,分赴贵州各市、州、地及部分重点企业专题调研后,贵州省提出把茅台酒打造成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努力实现“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发展目标。贵州省经信委设立“酒业管理办公室”,专司酒业。
不仅不理会“白酒金三角”,近期,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贵州白酒”文字及图形的集体商标,此商标将有望成为贵州省首个白酒产业集体商标。
难以握手缘于两省的暗中较劲。在四川省提前两年完成白酒产值千亿目标,提出力争川酒2015年实现2500亿产值宏大蓝图时,贵州也奋力直追。今年6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全省白酒产量力争100万千升白酒,工业总产值力争1500亿元。
去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产量仅16万吨,在全国排名13位,仅占全国产量的1.8%,远远落后于四川。虽享有“中国酒都”美名,但在全国白酒百强企业中,贵州省只有茅台集团1户,一枝独秀不是春。多年来,贵州也想以茅台集团为龙头,带动全省白酒产业进入快车道,并在历史上提出过打造赤水河白酒品牌概念,但效果并不理想。
至今,在省政府层面,两省尚未就打造白酒金三角有实质性的合作,甚至连一纸战略合作协议都未签署。
“我们还没有展开研究。”9月30日,贵州省经信委主管白酒的消费品工业处有关人士如是说。
“地方政府对打造白酒金三角顶层设计的外延和内涵的理解和认同度,是这场以地理品牌带动区域发展成败与否的关键。否则,长达几届领导更迭,很容易出现太多的形象工程和半拉子工程。”9月30日,参与白酒金三角前期策划工作的贵州省政府白酒顾问、北京和君创业咨询副总林枫不无担忧。
“跨省合作在客观上有障碍,因为中国的行政分割、税收政策使两省在产区利益上是分离的。作为竞争对手,白酒金三角和国酒金三角的产区概念相互排斥,二者会相互消耗。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两省酒类企业会自发地在一定层面上交流,但跨省的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双方尚未达成一致的利益分配机制前。”林枫说。
“白酒金三角”二三事:川黔博弈与白酒园区化狂奔
2. 难以估算的品牌溢价
虽然川黔两省直到目前尚无法就“白酒金三角”的打造获得更多执行层面的共识,但对该战略的核心是做大品牌都心知肚明。
尤其是四川方面,在省与省之间面临各自发展区域品牌的矛盾外,四川省政府极力打造的共享产区概念,在一线企业和二三线企业之间的这座品牌溢价天平上的倾斜是很明显的。
今年7月,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总体战略部署,四川省商业集团专门成立了“中国白酒金三角”连锁经营公司,与省内6大国家名酒、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酒生产企业,共同筹备组建“中国白酒金三角”连锁经营发展有限公司。
该连锁店统一使用“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和标识,进店商品必须是国家级名酒、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和获得使用“中国白酒金三角”标识的四川省内企业品牌。力争5年内,经营全省上百家企业系列酒品,在全国上千个城市建营销网络,发展上万家自营和加盟名酒连锁专卖店,力争年销售额达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