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业所处的三个形势
当下,中国白酒目前所处的形势比较复杂,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国际化带来了竞争压力和发展挑战。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文化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的关注。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承,中国白酒理应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现实并不容乐观,中国白酒目前在海外市场的销售规模极其有限,而且以海外华人为主要消费群体,而国内市场上,进口酒大量涌入,相比于进口酒品牌,传统白酒已经无法满足新生代的消费需求。
基于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生存与发展,白酒行业需要有核心竞争力,但它来自哪里呢?我相信,产品、质量、品牌、文化底蕴,都不可或缺。但有一点同样不容忽视,即掌握国际竞争的规则。
中国白酒不乏优秀的品牌,然而却迟迟无法转化为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其根源在于我们缺乏规则的话语权。
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衡量是什么呢?是掌握国际竞争的规则。如果我们没有掌握规则,甚至未能与国际规则标准充分接轨,即便是再好的产品与品牌,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垮掉。道理很简单,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是竞争对手,等于去对方的世界里探险,那我们凭什么去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呢?
所以,中国白酒要成功应对国际化的竞争压力和发展挑战,必须要解决规则问题。我们不仅要让国际消费者认同中国白酒的品质与风味,还要加快推动白酒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要成功打造中国白酒的世界标准。
第二个层面是要正确对待外部环境的变化,把握时机,提升行业综合实力。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白酒行业屡屡遭遇突发性事件,引起公众对白酒行业、白酒品牌、白酒产品的广泛质疑,使广大白酒企业经营发展背负了极大压力。
这些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暴露出白酒行业在规范化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相关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及有关标准法规严重缺失。
白酒行业不能在每次遭遇意外风波之后才去应对。事实上,标准不足才是这类行业性危机事件的根源所在,其危险性超过了经营风险和商业风险。因经营和商业方面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约束来尽量规避,而标准不足,往往导致企业在毫不知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马失前蹄。
没有标准,所以无从防范,危机事件随时随地有可能发生,白酒行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就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相关标准不足,就没有足够的依据去向公众澄清问题,即便做一些解释说明,也很有可能被误解,反而招致更大的质疑。白酒行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相关标准,用标准说话,用标准保护企业乃至整个行业。
第三个层面是通过转变方式和自我创新,引导行业走出困境、持续发展。现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这是理性消费的表现,同时政府出台了八项规定等,这些因素短期内对白酒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长远来看却有益于行业的成熟壮大,转危为机的关键就是转变方式和自我创新。
过去白酒行业谈团购、谈政务用酒很多,不是经营市场,而是经营权力。而今后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去贴近消费者,去经营市场。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法商化的管理不可或缺。企业必须在充分遵从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活动,让公众意识到白酒行业是讲规则、讲信用的产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由于我们此前的法商意识不强,很多营销行为都行走在风险边缘上,才使我们陷入困境、举步维艰。自觉接受“法商”规则的约束,事实上将带给白酒企业更广阔自由的施展空间。
对于中国的文化名酒品牌来说,无论从社会责任、行业使命来看,还是本着发展传承、拓展市场的考虑,都有必要在“规则”方面多下些力气,多做一些表率工作,为走向国际化市场铺平道路,在创新升级后的行业格局中占得先机。
事实上,“规则”也是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没有规则的酒文化必然会误入歧途,白酒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规则的完善和约束,而文化名酒复兴,要首先成为“规则”的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