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青啤是中国质量的代表

华夏酒报 2009-04-24 13:13 啤酒
《食品安全法》成酿酒师上岗必修课 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及今年年初的《食品安全法》出台,究竟给了中国企业哪些思考?食品企业应该怎样去做?《食品安全法》是否真正擎起食品安全的大旗?仍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自身持续的关注。 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品牌之一,青岛啤

食品安全法》成酿酒师上岗必修课
  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及今年年初的《食品安全法》出台,究竟给了中国企业哪些思考?食品企业应该怎样去做?《食品安全法》是否真正擎起食品安全的大旗?仍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自身持续的关注。
  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品牌之一,青岛啤酒一直是中国质量的代表,甚至被美国《商业周刊》认定为“中国形象大使”。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 每年的4月10日,作为一年一度的青岛啤酒“提高质量纪念日”,青啤人都会组织一系列质量月活动,审视啤酒的质量管理,从认识上、行动上和观念上提升自己。
  今年4月青啤质量月期间,《华夏酒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又一次来到“视质量为企业生命”的青岛啤酒公司总部,了解青岛啤酒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新观念、新变化,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内部意识强化:学习《食品安全法》  根植安全意识
  4月11日,《华夏酒报》记者来到了青岛啤酒国家级科研中心学术厅,在这里,《食品安全法》的重要起草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李援,正在给在场的青啤领导、酿酒师及技术员工等培训《食品安全法》的常识。
  事实上,青啤人对于食品安全并不陌生,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曾连续四次建言加快建立《食品安全法》,可谓“情有独钟”。今年3月他在参加两会期间,曾感慨“食品安全终于有了‘尚方宝剑’”,对《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感到格外高兴,并“趁热打铁”提出了加快建立《酒法》的议案,提议要规范酒类的生产销售,“给百姓管出一壶安全酒”。
  据了解,青岛啤酒选择在质量月期间加强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的学习,就是要在公司上下统一认识、明确要求,加强质量的内部“监管”:一方面,加强企业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管理,进一步规范包括采购、生产、物流等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从法律的角度统一员工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生产各个环节的要求,每一个涉及到产品安全的岗位都要总结并明确自身的要求,做到真正地为消费者把关。   
  生产流程培训:践行工艺“法律”  把关产品质量
  同日,青岛啤酒酿酒师还在该厅举办了工艺“法律”的培训。
  所谓的工艺“法律”,指的是青岛啤酒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是给青岛啤酒生产一线的所有员工划定的“红线”,是食品安全在生产一线的实施保障。
  《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一瓶青岛啤酒的生产涉及到1800多个质量控制点,在每一个控制点,生产一线的员工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酒液达到规定的标准,真正做到“为消费者把关”。
   
  为了保证工艺“法律”得到认真的贯彻,青啤还有一批“法官”队伍,一丁点儿的质量问题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这些“法官”除了青岛啤酒的品酒师外,还有青岛啤酒研发的“基因芯片”、“风味物质图谱技术”等。
  消费安全延伸:引导消费方式  推动健康饮酒
  青岛啤酒总酿酒师董建军的一席话颇有深味。“作为酿酒师,首先是要生产出高质量的啤酒,让消费者‘饮健康酒’;另一方面,还要倡导消费者健康饮酒,也就是让消费者熟悉饮酒常识并坚持理性饮酒的习惯。”董建军表示,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的延伸,对消费者进行健康饮酒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青岛啤酒要将食品安全的理念灌输给消费者,告诉消费者怎样饮酒是健康的、“安全”的,毕竟,说到底,消费者安全才是真正的产品安全,这才是“食品安全”的最终目的,也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4月11日,青啤50多家生产厂的总酿酒师们为了向广大的消费者宣传健康饮酒常识,推行健康饮酒理念,特意将“健康饮酒、饮健康酒”的互动平台搬到了最接近消费者的街头,与广大的消费者实现零距离接触,直接了解消费者对健康饮酒的看法,同时将健康饮酒的意识直接传输给消费者。    
 
  作为啤酒制造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产品是企业生产的核心所在,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制造商,消费者的利益在企业的价值观中永远占据至高无上的位置。采购、制造、品评、销售,这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企业都可以严格把控,做到万无一失,不但把健康的饮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还要不断提醒消费者健康饮酒,这样才是社会责任的善始善终。

 作者:刘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