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业能火多久?
并购“圈地”之下的中国啤酒业能火多久?-食品产业网
在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利润日渐微薄的大背景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保持业绩的增长,最近国内各大啤酒巨头纷纷在全国范围内“走马圈地”,新一轮的产能扩建大战已悄然打响。
8月下旬,随着燕京2.27亿元并购河南月山啤酒90%股权尘埃落定后,燕京啤酒在征战全国市场的旅途中又前进了一大步。在几大啤酒集团抢滩中原市场的过程中,燕京啤酒的动作虽然缓慢,但此次收购河南第三大啤酒品牌月山酒后,其在河南地区的产能将达到40万吨。而在次之前,另外三大啤酒巨头华润雪花、青岛和百威英博均已通过并购或建厂将战线拉到中原市场。
如果说进军河南市场是燕京啤酒完善和巩固其“大本营”的话,那么用“狼性侵略”来形容青岛啤酒“开花式”的新产能建设一点也不为过。早在青岛啤酒收购浙江市场上的“老字号”西湖啤酒40%股权之前,其已经通过一系列动作掀起新一轮的产能扩张大幕。有评论指出青岛啤酒启动“金志国时代”扩张时为了缩小与华润雪花的差距。
目前,青岛啤酒在福州和石家庄两地新建的两个产能分别为40万千升的新厂已经投入生产,同时,在广西产能为20万千升的项目已经启动,预计明显可以投入生产。而青岛啤酒总裁孙明波早前公开的一段话也令人回味:通过5年的整合,青岛啤酒的经营能力大大提高,所以新一轮扩张是必然的;任何一个企业不能永远地扩张,也不可能永远地整合,整合和扩张是在交替着。
相比上述几大啤酒巨头,珠江啤酒则直接借助资本的力量参与到新一轮的产能扩建中。整整持续了一年之久的上市计划,珠啤已于上月登陆中小板,首次公开发行7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发行价格为每股5.8元。据公开的资料显示,珠啤此次股票发行募资的资金主要是用于投资湖南和广西两个产能均为20万千升的项目。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的产能扩建不仅仅停留在“保护战”的缠斗,而是升级为“互踩地盘”的竞争上来。当然,这里面除了品牌自身影响力和渗透力的需要之外,我们也不能排除产能升级带来行业内一定程度上恶意竞争的“活跃因子”。而目前,围绕着新一轮的产能扩建,国内啤酒行业已经多次被亮“红牌”。近期,在武汉市场甚至出现雪花啤酒强行置换燕京啤酒的行为。
随着国内啤酒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产能升级,啤酒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单纯地循环过去的老路,依赖无限制地扩大产能来抢占消费市场,显然是不够的。在“低碳经济”唱主角的当下,啤酒商之间的竞争更有赖于企业自身技术的创新和品牌的建设。与其无休止地“并购圈地”,还不如专心致志地经营好自己的品牌,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并购“圈地”之下的国内啤酒业能火多久?笔者无意追究。在这里,只是真诚地希望此轮啤酒巨头掀起的产能扩建大战能提前“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