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疫苗概念勾画180倍“市梦率”

未知 2011-12-05 09:36 啤酒
11月24日,上市公司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的重庆佳辰生物工程公司研发的治疗用(合

  11月24日,上市公司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的重庆佳辰生物工程公司研发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的双盲临床Ⅱ期研究11月27日召开揭盲工作会议,并将于12月5日公布该会议相关信息,并在11月28日到12月2日期间停牌。公告一出,重庆啤酒的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涨18%,从而再次将这个已经炒了13年乙肝疫苗概念的公司推向了舆论的焦点。

  疫苗概念勾画180倍“市梦率”

  1998年10月27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1435.2万元收购佳辰生物52%股权,而当时佳辰生物声称正进行乙肝新药的开发。此后,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概念开始浮现。到了2001年1月19日,重庆啤酒将佳辰生物股权比例增至93.15%,从此越来越多地被市场视作乙肝疫苗概念股加以炒作。

  1998年10月27日重庆啤酒宣布收购佳辰生物股权时,前一交易日(1998年10月26日)收盘价格为2.13元,而最近一个交易日(2011年11月25日)的收盘价为81.06元,13年间,股价上涨3705%。

  有分析人士指,目前重庆啤酒的市盈率高达180多倍,以其啤酒业务,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巨大的市盈率,目前的股价主要来自于对乙肝疫苗成功上市以后的期望值。该分析人士甚至以“市梦率”来形容这180多倍的市盈率。

  市场火爆行业冷静

  某不愿意署名的资深医药分析员向南都记者表示,中国的药企在某些领域,还是有一定能力的,然而鉴于治疗乙肝属于世界性难题,他预计结果不会特别好。

  另外,南都记者电话采访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某专家,该专家表示,对治疗用乙肝疫苗时有耳闻,很多国内外著名的专家都在做这个,但是要突破相当艰难,而且即使能用,最终疗效和副作用怎么样也很难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重庆啤酒该项目目前即将出来的只是二期的临床结果,药品研发必须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才能够证明有效。因为二期样本量太小,所以必须经过三期的临床加以证明,在这之后才能发布该疫苗是否有效。一些新药二期有效但三期失败,并不少见。所以目前来说,这个项目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另外有一位重庆上市药企高管就曾直言,开发新药的失败率极高而且动辄数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欧美顶尖药企尚且未能研发出治疗性乙肝疫苗(目前的乙肝疫苗均为预防性),仅凭重庆啤酒亿元级的投入就可以研发出来?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亚裔肝脏中心执行主任苏启深曾表示,很多国际制药巨头如默克、葛兰素史克和凯龙,十多年前就斥巨资投入该领域研究,可是至今没有一家能成功上市,也没有一家能拿出最终的临床试验结果。而且这些制药巨头前些年纷纷放弃这个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原因是看不到成功的曙光。

  依据重庆啤酒的公告,双盲试验的结果将于下周一(12月5日)公布,到时候股票也将复牌,按广发证券(,)分析师郑有利的说法,重庆啤酒现在的“身家性命”都系于乙肝疫苗能否成功。如果乙肝疫苗研发以及市场推广获得成功,百元股价对重庆啤酒而言将是唾手可得。如果乙肝疫苗研制失败或者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将对重庆啤酒股价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业外资本岳阳兴长(,)“玄”机重重

  无独有偶,另外一个主业跟疫苗甚至医药行业都没什么关系的岳阳兴长,在长达8年多来也是以疫苗的概念反复翻炒。

  然而,当南都记者试图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其治疗性胃病疫苗产品——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只能查到该药品获批临床研究的日期为2003年5月19日,但并无药品注册批准信息。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疫苗的研制方———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药监局的“药品生产企业”数据库中也是查不到的。

  中国疫苗利好当头外企、私募扎堆淘金

  从上周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疫苗行业峰会上传出的信息显示,目前中国的疫苗行业市场与政策双重利好。而与此同时,外企与私募基金(PE)也将之视作淘金热土,纷纷加大投资。

  重点项目政府投资94亿

  目前我国的医改着重于基本医疗体系的建设,而疫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13亿的人口,对于疫苗的消费量是个庞大的数字。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疫苗的消费量约10亿剂。

  根据本次峰会提供的数据,今年我国疫苗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百亿,并且未来将以15%以上的速率不断增长,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500亿-600亿。

  另外,政府也出台了利好政策。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根据该规划,政府将支持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加强研发,尤其是加强手足口病等6种疫苗的研发。另外,该规划还提出建设生产设施,对应重点项目扩产及提高疫苗生产装备水平,其中,重点项目安排投资规模约94亿元。

  在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理论中,政府的财政政策会对相关的行业有乘数效应的拉动作用,而在市场本身处于一种向上加速攀升的状态的时候,出台相关的利好政策只需要比较少的投入,就能放大这种乘数效应,并且还能减少一些政策的挤出作用。通常来讲,只要不出现某种剧变,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呈现一种稳定的内生增长的状态。

  外企争相淘金

  国外制药巨头目前面临着专利药陆续过保护期以及发达国家疫苗市场增速减缓的局面,急需寻找其他业绩增长点,而中国的疫苗行业无疑是最佳的候选者之一。

  有医疗界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疫苗分为Ⅰ类疫苗和Ⅱ类疫苗。其中,Ⅰ类疫苗为计划免疫,由政府采购供应,数量巨大但价格较为低廉;而Ⅱ类为非计划免疫,以自费自愿为原则,价格相对较高。据某药企的市场推广人员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外企还只是在Ⅱ类疫苗上“较劲”,因为Ⅰ类疫苗国家原则上“限制外商投资”,而现在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也愿意付费接种一些Ⅱ类疫苗,这使得这一块消费潜力巨大。

  以世界三大疫苗生产厂商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和诺华为例,这三大厂在世界预防性疫苗市场占的份额分别为24.7%、18.9%和10.8%。葛兰素史克在这两年分别与深圳海王英特龙和江苏沃森成立合资公司,就是针对疫苗的生产研发和销售,葛兰素史克为此投入的金额接近7亿元人民币。葛兰素史克在2011年9月21日以3500万美元收购深圳海王英特龙手里合资公司的剩余51%股权。而赛诺菲巴斯德则于今年10月花费7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建设年产2500万剂的疫苗生产基地。诺华则干脆斥资8.5亿元人民币,高价收购浙江天元生物85%的股份。从这三家巨头投入的巨额资金足以看出,外资对于中国疫苗行业的信心以及渴望的程度。

  饶有趣味的是,外企对于中国疫苗行业的热衷也带动了人才的需求。据某跨国猎头公司华南区的负责人对南都记者透露,这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跨国药企对于疫苗行业的研发、销售和生产管理类人才招聘的业务呈明显上升的势头。

  部分民营疫苗企业被PE看好

  目前的国内疫苗生产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单一,据统计,中国现有疫苗生产企业36家,只能够生产预防27种疾病的49种疫苗。维梧创投投资合伙人赵晋向南都记者透露,很多国内企业只能生产一到两种疫苗。这在他看来,面临的市场风险是相当大的。

  但赵晋同时认为,之前国家对于疫苗行业相当严厉的管控,到现在慢慢开始放开,国内的生产企业才刚开始起步,其中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从流感疫苗的生产来看,国内的很多企业还是具有相当强的疫苗生产能力,他们会尝试将国外的疫苗引进中国来生产。

  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其评估,这意味着中国的疫苗生产企业从此将可以申请WHO的预认证,从而参与国家疫苗的招标采购。而之前中国的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已有出口秘鲁的成功尝试。南都记者采访的多家医药行业PE的相关负责人也均不同程度对国内某些民营疫苗企业表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