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头名声大振
名人·名酒·名企
2010年7月3日,已故白酒泰斗周恒刚的女儿周鉴明和周心明从北京风尘仆仆来到湖北公安黄山头酒业公司,只为了却父亲生前的一桩夙愿。
周恒刚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白酒界的地位,相当于袁隆平之于水稻,李世光之于地质。他曾获得白酒行业卓越贡献奖,这是该行业的最高奖项。迄今为止,获此殊荣者仅他一人。
周恒刚1918年11月1日生于辽宁省旅大市(今大连市),194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起先他在东北一家俄国人办的油脂厂做技术员,由于看不惯老板欺辱中国工人,他挺身而出,将老板痛打一顿后逃离。周恒刚身高1米92,大学时是校足球队的前锋,因为球踢得棒,他拥有很多崇拜者,用现在的话说,叫做粉丝。他的一个粉丝在一家日本人开办的酒厂打工,老板爱好足球,到处招兵买马组建足球队,于是经粉丝介绍他进了这家酒厂,从此与白酒接下不解之缘。这正是:一球踢进白酒界,一泡就是60年。1949年4月,周恒刚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东北专卖总局生产处技师,东北专卖总局哈尔滨酒精厂工程师,东北烟酒总公司工程师,轻工业部烟酒局、食品局工程师。
众所周知,中国白酒业的发展,是靠“试点”起家的,而周恒刚就是白酒“试点”工作的主要奠基人和领导者。为什么要搞试点?周恒刚有着自己的理论——“白酒继承着我国酒业文化和历史,独特的生产工艺和独特的品味风格代表了中国酒的精华,在世界酒类产品中独树一帜。但目前生产高质量白酒还靠着传统工艺,靠天吃饭,如何将白酒生产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是白酒战线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深入研究白酒香味成分的组成,研究白酒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是提高白酒质量的关键,也是保持发扬中国白酒精华所在。”
在他看来,提高白酒质量的关键在于两个环节,一是白酒香味的组成,二是微生物的生理特性。1964年,他怀揣周总理的指令,到茅台试点,发现“窖有底香”、己酸乙酯,解开白酒香味之谜。1987年,他到黄山头试点,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发明了人工老窖技术,解开微生物生理特性之谜。当白酒由一个极其落后的传统产业迈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周恒刚为其成功变革和崛起注入了科技动力。
据周鉴明和周心明两姐妹回忆说,父亲每每从黄山头回来,两个旅行包都装得满满的。第一次我们以为是给我们带礼物回来了,便抢着要看。父亲笑着说,没有你们的份,这全是鉴明一个人的。打开一看,我们6个孩子全愣住了:哪有什么礼物?全是用玻璃瓶装着的泥巴。每个瓶子上都贴有编号:藕池1号、藕池2号、藕池3号……依此类推。鉴明是专为老爸搞实验分析的,她立即明白了父亲是让她帮着分析泥土里的微生物成分。父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说,藕池的老窖泥是中国最好的窖泥之一。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藕池是黄山头的所在地,还以为只是普通产藕的池塘。父亲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依然惦记着黄山头的发展。
“公安的那个酒厂,爸爸在那工作了两年,人工老窖的技术就是在那里突破的。当时爸爸可风光啦,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10多家媒体的记者接踵而至,弄得我应接不暇,不得不派我的徒弟代我接受采访。现在也不知道这个厂怎么样了?你们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替爸爸到那里看看。”在周恒刚逝世6周年之际,周鉴明、周心明千里奔波,来到黄山头就是为了完成父亲未了的这桩夙愿。
或许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吧,小女儿周心明的味觉、嗅觉感官异常灵敏,用周恒刚的话说“天生就是品酒的料”。只可惜周恒刚作为全国白酒评委专家组组长,他未能准许女儿加入到专家评委的行列。这也成为周恒刚的终身遗憾。参观了1800口老窖池后,周心明对黄山头酒进行了品评。她原本是想找点问题,挑点毛病的,结果,她没有找到问题,也没有挑到毛病。其实,这不足为怪。黄山头酒诞生于1913年,具有百年品牌的资历。而事实上黄山头的前身可上溯至北宋年间。自1991年起,黄山头注册商标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黄山头大曲亦先后获得“湖北省优质产品”、“楚天高档精品酒”、“中国公认名牌产品”等称号,并在全省白酒评比中,一举夺得湖北浓香型白酒第一名的桂冠,并保持了10年之久。
黄山头酒是湖北的老牌名酒,周恒刚品鉴后将其品质概括为“6个好”,即“好山、好水、好窖、好气候、好传承、好技术”。名酒所在,必有好山。 黄山头酒厂坐落于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脚下。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大气中形成了丰富的微生物源,使得黄山头酒酒体丰满。名酒所在,必有好水。黄山头酒的酿造用水取于藕池湖水。藕池湖水来自长江,而长江水千百年来就是各名酒的源头。 名酒所在,必有好窖。酿酒之道:料为魂,窖为本。现在黄山头酒厂有1800多口老窖,这也是黄山头酒核心竞争力之一。名酒所在,必有适宜酿造的好气候。 黄山头酒厂位于北纬30度左右,地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等知名品牌都在这个纬度附近。名酒所在,必有辉煌的好传承。黄山头酒的前身可上溯至北宋年间。“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当时的酒业繁盛由此可见一斑。名酒所在,必有过人之好技术。早在 1988年,我国人工培窖技术就在黄山头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使窖龄10年的黄山头大曲其主要技术指标超过了百年老窖成品酒的指标。
沧海桑田,潮起潮落。黄山头在被雪藏7年后,于2008年2月正式被凯乐科技收购,于是在上述“6个好”的基础上,凯乐人又续添了“3个好”,即“好主人、好战略、好文化”。
名酒所在,必有好主。凯乐科技是中国第1000家上市公司,现涉足的领域主要有光电缆制造、房地产、教育业及白酒业,公司资产达30亿元。黄山头的复出,不是简单的再现辉煌,而是再造一个市场。凯乐科技董事长朱弟雄说:“凯乐是吃市场饭长大的,尽管我们没有涉足白酒业,但做市场的道理是相通的,干什么都有头一回,凯乐正是在无数次头一回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凯乐的前身是一家乡镇小作坊:1台设备6个人,全部资产2万元。靠生产简单的日用塑料品艰难维持生计。更新产品项目,打开市场大门,成为朱弟雄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的头等大事。后来他将其总结为“低头经济”的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凯乐人不断突围、不断创新,最终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越。从中国塑料大王到房地产大鳄,从房地产大鳄到教育新锐,从教育新锐到白酒新军,凯乐不断步入完全陌生的领域,给自己贴上一张张新的标签。在产业突围的同时,他们也成功完成了地缘突围:从公安到荆州,从荆州到武汉,从武汉到长沙,从长沙到郑州,所到之处,一路奏凯。
名酒所在,必有好文化。黄山头酒是激情之酒,它从复出的第一天起,就亮出打造楚文化第一酒的大旗,显示了凯乐人从容应对挑战的雄心壮志和高瞻远瞩的现代视野。如果说黄山头酒是有生命的,那么,文化就是她的灵魂和大脑。
名酒所在,必有好战略。名人、名酒、名企,三位一体的战略,一线穿珠,高端定位,很快使黄山头名声大振,让其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短短两年来,黄山头酒已经完成了从复出到复兴的大转折!2009年,黄山头酒销售突破一个亿。这种超常发展在白酒行业中是十分罕见的。因此,黄山头被对手们视为潜在的白酒大鳄。
“三名模式”是一部现代版的英雄史诗。竞争的序幕刚刚拉开,至于后面的故事,或许无法进行“下集预告”,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后面的故事将比前面的故事更动人、更精彩、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