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聚酯瓶包装啤酒市场推而不动
全球首屈一指的战略品牌推广机构SiegelGale公司接受Owens-Illinois公司委托进行的一项全球调研,就消费者在
全球首屈一指的战略品牌推广机构SiegelGale公司接受Owens-Illinois公司委托进行的一项全球调研,就消费者在食品、饮料包装方面的偏爱问题,对9个国家2900多名消费者做了调查,旨在评测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包装类型中进行选择,选择包装时如何权衡标准,调查结果显示:
消费者最偏爱玻璃包装
93.5%的消费者偏爱玻璃瓶装葡萄酒;66%的消费者偏爱玻璃瓶装的非酒精饮料;84%的消费者偏爱玻璃瓶装的啤酒,这在欧洲国家尤为明显;在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有91%偏爱玻璃包装的食品,这在拉丁美洲尤为明显,占受访者的95%。
该调查结论是:全球消费者青睐玻璃包装的食品和饮料。
以上资讯也许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何以在中国啤酒界推行聚酯瓶包装啤酒至少达5年以上,至今未见起色,市场响应寥寥。传统的玻璃瓶装啤酒仍然一统天下,断难撼动!5年来,有关聚酯瓶包装啤酒的优点,其市场优势,技术经济的全方位比较,方方面面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铺天盖地。更有文章将中国啤酒包装由传统玻璃瓶转向聚酯瓶的大换装视为21世纪中国包装产业的最大机遇和挑战。更多的人期待中国啤酒产业如同中国饮料产业一样,不过10年就面貌大变--从以玻璃瓶包装一统天下,到聚酯瓶包装起而代之,充斥货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为什么中国啤酒包装就不能重复中国饮料大换装的过程呢?其中有何玄机可究?值得探讨。看来,尤其需要从传统玻璃瓶包装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巨大的消费惯性出发来讨论何以在中国啤酒聚酯瓶包装市场化推而不动,止步不前的深层原因。
首先,上述来自美国商业调查的资讯表明,全球各地的消费者认为玻璃在"纯度、安全性、品质、多用性和回收再利用这五方面核心因素优于其他包装材料"。
玻璃材质就是硅酸盐,属于化学性能最稳定的材料之一,作为容器几乎没有任何有机物的析出,玻璃瓶包装这一固有的特质,先天的优越性几乎是任何其它包装材料所不可比拟的,其"纯度、安全性和品质"就此而言在所有包装材料中应属首屈一指。
就绿色包装的三R原则:Reduce(减量包装);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回收利用)。
目前玻璃包装也正在经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瓶罐轻量化和表面增强技术(涂复或套标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性价比竞争力的过程,与日益兴起塑料包装有得一比。
其二,如果我们回到中国啤酒产业看看,何以不能重复中国饮料产业包装大换装的过程?除了中国饮料行业在10多年前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饮料界2大"巨无霸"率先在中国市场掀起饮料产品包装大换装的市场浪潮,致使中国饮料企业无一例外,悉数跟进,不过10年以PET为主的聚酯瓶基本取代了传统玻璃瓶的包装,可以说是既无争议又无悬念。
然而,“啤酒”毕竟不是“饮料”,“啤酒”毕竟还是“酒”,而“酒”是“嗜好品”,“嗜好”是不需要理由的。
啤酒的消费群体和饮料的消费群体还是有区别的,有经济学家统计:中国有3亿烟民、4亿酒民,而饮料消费者可以说是13亿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受教育程度,社会各阶层,无不可以成为饮料的消费者。同样为大众快速消费品,啤酒为嗜好品比较饮料可以有更多更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中国啤酒包装不会简单重复中国饮料包装大换装的过程就不难理解。
此外,巨大的消费惯性,注定了中国啤酒聚酯瓶包装的市场化推进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和更长的时间。正如牛顿力学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Lawofinertia)所揭示的本质一样: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趋势(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的能力。而质量愈大则其惯性愈大。以中国啤酒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其惯性之大可以说是空前的。由此要改变这固有的传统消费惯性所需的市场推动力和时间恐怕也只能是空前的。
在中国啤酒界,前期北有三九、嘉禾、蓝贝啤酒,南有珠海、莱州、燕京啤酒都曾小量试产聚酯瓶包装啤酒投放市场;近期更有台湾远东纺织到大陆斥资近1亿美元设厂,以贴牌代工形式力推聚酯瓶包装啤酒,还有珠海中富和上海紫江制瓶,相比坐而论道者,他们是中国啤酒界力推聚酯瓶包装啤酒的先行者。经过这历年的市场实践,回头总结一下其中经验教训换位思考一下,应该是有益的,本文旨在能引起业内外的同行讨论的兴趣,亦属抛砖引玉耳。
消费者最偏爱玻璃包装
93.5%的消费者偏爱玻璃瓶装葡萄酒;66%的消费者偏爱玻璃瓶装的非酒精饮料;84%的消费者偏爱玻璃瓶装的啤酒,这在欧洲国家尤为明显;在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有91%偏爱玻璃包装的食品,这在拉丁美洲尤为明显,占受访者的95%。
该调查结论是:全球消费者青睐玻璃包装的食品和饮料。
以上资讯也许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何以在中国啤酒界推行聚酯瓶包装啤酒至少达5年以上,至今未见起色,市场响应寥寥。传统的玻璃瓶装啤酒仍然一统天下,断难撼动!5年来,有关聚酯瓶包装啤酒的优点,其市场优势,技术经济的全方位比较,方方面面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铺天盖地。更有文章将中国啤酒包装由传统玻璃瓶转向聚酯瓶的大换装视为21世纪中国包装产业的最大机遇和挑战。更多的人期待中国啤酒产业如同中国饮料产业一样,不过10年就面貌大变--从以玻璃瓶包装一统天下,到聚酯瓶包装起而代之,充斥货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为什么中国啤酒包装就不能重复中国饮料大换装的过程呢?其中有何玄机可究?值得探讨。看来,尤其需要从传统玻璃瓶包装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巨大的消费惯性出发来讨论何以在中国啤酒聚酯瓶包装市场化推而不动,止步不前的深层原因。
首先,上述来自美国商业调查的资讯表明,全球各地的消费者认为玻璃在"纯度、安全性、品质、多用性和回收再利用这五方面核心因素优于其他包装材料"。
玻璃材质就是硅酸盐,属于化学性能最稳定的材料之一,作为容器几乎没有任何有机物的析出,玻璃瓶包装这一固有的特质,先天的优越性几乎是任何其它包装材料所不可比拟的,其"纯度、安全性和品质"就此而言在所有包装材料中应属首屈一指。
就绿色包装的三R原则:Reduce(减量包装);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回收利用)。
目前玻璃包装也正在经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瓶罐轻量化和表面增强技术(涂复或套标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性价比竞争力的过程,与日益兴起塑料包装有得一比。
其二,如果我们回到中国啤酒产业看看,何以不能重复中国饮料产业包装大换装的过程?除了中国饮料行业在10多年前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饮料界2大"巨无霸"率先在中国市场掀起饮料产品包装大换装的市场浪潮,致使中国饮料企业无一例外,悉数跟进,不过10年以PET为主的聚酯瓶基本取代了传统玻璃瓶的包装,可以说是既无争议又无悬念。
然而,“啤酒”毕竟不是“饮料”,“啤酒”毕竟还是“酒”,而“酒”是“嗜好品”,“嗜好”是不需要理由的。
啤酒的消费群体和饮料的消费群体还是有区别的,有经济学家统计:中国有3亿烟民、4亿酒民,而饮料消费者可以说是13亿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受教育程度,社会各阶层,无不可以成为饮料的消费者。同样为大众快速消费品,啤酒为嗜好品比较饮料可以有更多更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中国啤酒包装不会简单重复中国饮料包装大换装的过程就不难理解。
此外,巨大的消费惯性,注定了中国啤酒聚酯瓶包装的市场化推进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和更长的时间。正如牛顿力学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Lawofinertia)所揭示的本质一样: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趋势(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的能力。而质量愈大则其惯性愈大。以中国啤酒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其惯性之大可以说是空前的。由此要改变这固有的传统消费惯性所需的市场推动力和时间恐怕也只能是空前的。
在中国啤酒界,前期北有三九、嘉禾、蓝贝啤酒,南有珠海、莱州、燕京啤酒都曾小量试产聚酯瓶包装啤酒投放市场;近期更有台湾远东纺织到大陆斥资近1亿美元设厂,以贴牌代工形式力推聚酯瓶包装啤酒,还有珠海中富和上海紫江制瓶,相比坐而论道者,他们是中国啤酒界力推聚酯瓶包装啤酒的先行者。经过这历年的市场实践,回头总结一下其中经验教训换位思考一下,应该是有益的,本文旨在能引起业内外的同行讨论的兴趣,亦属抛砖引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