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乳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继续稳定、有序地促进乳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措施,指导和推进乳业的发展,而行
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继续稳定、有序地促进乳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措施,指导和推进乳业的发展,而行业和企业也正在按照要求和规划向前迈进。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在乳业上,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以及运作模式等都是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想要发展,必然要借鉴国外一些乳制品大国的经验。在现阶段重视上游奶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经验尤为重要。
欧盟:“有形的手”支持奶业发展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乳业生产地,为了支持奶业和乳业的发展,欧盟制定的一些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建立牛奶生产配额体系避免产量过剩、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奶业生产等。
欧盟为了避免奶业生产总量过剩,保持区内价格的稳定,减轻沉重的财政补贴负担,在1984年建立牛奶生产配额制度,规定了牛奶生产总产量的上限,各成员国农场主根据所分配的配额进行生产。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为稳定乳制品内部市场价格,欧盟确定乳制品区内市场参考价格。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联系到我国奶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往往是出现恶性的周期循环,在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时期,奶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一旦下游需求减少(比如三鹿奶粉事件),上游奶业就遭遇冰冻,价格下滑、杀牛倒奶等现象就出现。
欧盟还有一个方式是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奶业生产,这是以牛奶生产配额为计算单位,直接向每个生产者支付。这样可以保证奶农的最基本利益,不会造成奶业在市场需求低温期出现亏损以及上游奶源的减少。
奶业合作社也是欧盟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的地方。虽然欧盟对奶业巨大的补贴和支持,但欧盟意识到只有通过产、加、销一体奶业合作社这种形式,才能让小规模农户享受到较大资本所带来的利益。因此,欧盟推动奶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小规模奶农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新西兰:规模化和专业化
多年来,新西兰政府通过政策指导,提供信息和服务,鼓励和推动新西兰农场主以低于世界市场平均价格的运做成本持续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管理运做机制。新西兰的牧场绝大多数是家庭式经营,并以此建立起有牧场主、草地所有者、乳制品加工商、销售组织等共同参加的经营、管理和分配的合作体系。在这种体制下,各方都明确地承担了在这一体系中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为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政府的支持下,几家大的合作公司与新西兰乳品局于2001年合并成立了新西兰最大的乳业集团公司恒天然。它拥有全新西兰乳品产业94%的生产能力,形成了资产达120亿新元的世界第5大乳业集团。它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收入的20%,是GDP的7%。
目前,我国乳业市场集中度不高,虽然有伊利、蒙牛等全国性大企业,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乳业未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陈晨认为,只有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乳企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扩大,才能参与新的国际竞争,取得全球乳业的话语权。
此外,新西兰的乳品合作社经营模式也可以给国内乳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新西兰的乳业是高度纵向一体化的,最低一级是农场主,上面一级是奶农合作社,最上面一级是乳业委员会。农场主拥有合作社的股份,合作社又拥有乳业委员会的股份。农场主把生产出来的牛奶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又把奶卖给乳业委员会,乳业委员会通过它的全球营销网络把这些乳制品销售到海外。加工公司一旦从乳业委员会得到销售收入,就按照奶农向公司提供的牛奶固形物的多少把钱支付给奶农。这种付款制度鼓励奶农增加牛奶产量。
澳大利亚:奶业管理多样化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三大单一乳制品出口国。澳大利亚奶业管理呈多种形式,体现在牛奶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中。澳大利亚奶业委员会是制定奶业政策的最高机构,ADFF、DAPF、MMFA协调牛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负责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措施。ADIC另一项重要作用是指导ADC和澳大利亚奶业研究和发展协会的工作。
而澳大利亚奶农联合会代表着奶农利益,在6个州有各自的奶农分会。同时奶农联合会负责奶牛种群改良方案,主要是优化全国的奶牛品种;奶制品商联合会代表奶制品生产商的利益。牛奶销售商联合会代表液态奶加工商的利益。其中ADPF、MMFA的会员互有交叉。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对奶业实施多元化的管理,分开各个职能部门的重点,将有利于奶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发展。我们国家目前对生产、加工、销售这三个大的环节没有很具体的管理和指导部门,一些涉及到这些环节的部门、协会等管理的成分要多于指导、沟通、协调等。
澳大利亚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相关部门都有自身的利益代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在一定层面上也有利于乳业更好地发展和做大做强。而在我们国家,上下游的收益、投资等极为不合理和明确,这也是导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和乳业不能走出国门的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的乳制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架期较短的新鲜乳制品,如酸奶、奶油、牛奶蛋糊和冰淇淋等;另一类是货架期较长的耐贮乳制品,如黄油、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奶酪、乳清粉、干酪素等。后者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产品。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在最近几年内增加了奶酪、乳清粉和全脂奶粉的生产,同时减少了黄油和脱脂奶粉的生产。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国际市场对这些乳制品的需求增长有关。
上面三个国家和地区值得国内乳企和行业学习,目前,由于消费习惯等原因,国内乳品中还是以液态奶为主,但是液态奶利润低,黄油、奶酪等附加值高,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几年前,澳大利亚发现奶酪等在全球市场的需求增大,迅速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在新西兰、欧盟、澳大利亚等地,黄油、奶酪、乳清等都成为重点产品。
相反,国内乳业目前还存在不足,液态奶依旧是市场的重点,短时间内,这和消费习惯等有关,但是但随着收入的提高,购买力的增强,消费习惯的改变,今后对这些乳制品的消费会增加,国内乳企应该提前布局,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抗风险能力。
欧盟:“有形的手”支持奶业发展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乳业生产地,为了支持奶业和乳业的发展,欧盟制定的一些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建立牛奶生产配额体系避免产量过剩、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奶业生产等。
欧盟为了避免奶业生产总量过剩,保持区内价格的稳定,减轻沉重的财政补贴负担,在1984年建立牛奶生产配额制度,规定了牛奶生产总产量的上限,各成员国农场主根据所分配的配额进行生产。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为稳定乳制品内部市场价格,欧盟确定乳制品区内市场参考价格。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联系到我国奶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往往是出现恶性的周期循环,在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时期,奶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一旦下游需求减少(比如三鹿奶粉事件),上游奶业就遭遇冰冻,价格下滑、杀牛倒奶等现象就出现。
欧盟还有一个方式是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奶业生产,这是以牛奶生产配额为计算单位,直接向每个生产者支付。这样可以保证奶农的最基本利益,不会造成奶业在市场需求低温期出现亏损以及上游奶源的减少。
奶业合作社也是欧盟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的地方。虽然欧盟对奶业巨大的补贴和支持,但欧盟意识到只有通过产、加、销一体奶业合作社这种形式,才能让小规模农户享受到较大资本所带来的利益。因此,欧盟推动奶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小规模奶农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新西兰:规模化和专业化
多年来,新西兰政府通过政策指导,提供信息和服务,鼓励和推动新西兰农场主以低于世界市场平均价格的运做成本持续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管理运做机制。新西兰的牧场绝大多数是家庭式经营,并以此建立起有牧场主、草地所有者、乳制品加工商、销售组织等共同参加的经营、管理和分配的合作体系。在这种体制下,各方都明确地承担了在这一体系中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为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政府的支持下,几家大的合作公司与新西兰乳品局于2001年合并成立了新西兰最大的乳业集团公司恒天然。它拥有全新西兰乳品产业94%的生产能力,形成了资产达120亿新元的世界第5大乳业集团。它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收入的20%,是GDP的7%。
目前,我国乳业市场集中度不高,虽然有伊利、蒙牛等全国性大企业,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乳业未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陈晨认为,只有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乳企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扩大,才能参与新的国际竞争,取得全球乳业的话语权。
此外,新西兰的乳品合作社经营模式也可以给国内乳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新西兰的乳业是高度纵向一体化的,最低一级是农场主,上面一级是奶农合作社,最上面一级是乳业委员会。农场主拥有合作社的股份,合作社又拥有乳业委员会的股份。农场主把生产出来的牛奶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又把奶卖给乳业委员会,乳业委员会通过它的全球营销网络把这些乳制品销售到海外。加工公司一旦从乳业委员会得到销售收入,就按照奶农向公司提供的牛奶固形物的多少把钱支付给奶农。这种付款制度鼓励奶农增加牛奶产量。
澳大利亚:奶业管理多样化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三大单一乳制品出口国。澳大利亚奶业管理呈多种形式,体现在牛奶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中。澳大利亚奶业委员会是制定奶业政策的最高机构,ADFF、DAPF、MMFA协调牛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负责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措施。ADIC另一项重要作用是指导ADC和澳大利亚奶业研究和发展协会的工作。
而澳大利亚奶农联合会代表着奶农利益,在6个州有各自的奶农分会。同时奶农联合会负责奶牛种群改良方案,主要是优化全国的奶牛品种;奶制品商联合会代表奶制品生产商的利益。牛奶销售商联合会代表液态奶加工商的利益。其中ADPF、MMFA的会员互有交叉。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对奶业实施多元化的管理,分开各个职能部门的重点,将有利于奶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发展。我们国家目前对生产、加工、销售这三个大的环节没有很具体的管理和指导部门,一些涉及到这些环节的部门、协会等管理的成分要多于指导、沟通、协调等。
澳大利亚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相关部门都有自身的利益代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在一定层面上也有利于乳业更好地发展和做大做强。而在我们国家,上下游的收益、投资等极为不合理和明确,这也是导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和乳业不能走出国门的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的乳制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架期较短的新鲜乳制品,如酸奶、奶油、牛奶蛋糊和冰淇淋等;另一类是货架期较长的耐贮乳制品,如黄油、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奶酪、乳清粉、干酪素等。后者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产品。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在最近几年内增加了奶酪、乳清粉和全脂奶粉的生产,同时减少了黄油和脱脂奶粉的生产。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国际市场对这些乳制品的需求增长有关。
上面三个国家和地区值得国内乳企和行业学习,目前,由于消费习惯等原因,国内乳品中还是以液态奶为主,但是液态奶利润低,黄油、奶酪等附加值高,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几年前,澳大利亚发现奶酪等在全球市场的需求增大,迅速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在新西兰、欧盟、澳大利亚等地,黄油、奶酪、乳清等都成为重点产品。
相反,国内乳业目前还存在不足,液态奶依旧是市场的重点,短时间内,这和消费习惯等有关,但是但随着收入的提高,购买力的增强,消费习惯的改变,今后对这些乳制品的消费会增加,国内乳企应该提前布局,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