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的分量在“三农”工作中越来越重
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成共识
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涉及多个部门,链条长、环节多,政府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2010年,中央补贴资金将超过130亿,为确保补贴资金不打折扣全部受惠于农,各地纷纷采取措施系好“保险带”.这一点,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极好的验证。基本每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农机购置补贴都纳入其中。
增加补贴资金、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全面落实好补贴政策,这些字眼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大亮点,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同时,一些省份还积极对补贴的办法和措施作了进一步说明。例如,黑龙江省明确,通过政府补贴,今年要购置2.7万台(套)大中型农机具;贵州省提出,要改进补贴发放办法,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加快推进农机化成重要命题
相比往年,各地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突出农机化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成为“三农”工作的一个显着看点。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省粮食产量要稳定在850亿斤以上。从语句表述不难看出,山东省已经将农机化作为了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挖掘农业增产潜力。仔细推敲,河南省将农机化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空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简短的语句中传递出农机化与信息化、标准化的同等重要地位。
不仅如此,一些省份还对2010年农机化水平作出明确划定,显示出各地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决心。黑龙江省要求,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重庆市提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
“农机新提法”成一大亮点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机化水平各异,因地制宜提出农机化发展的措施和目标,是现实之需。在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标志着鲜明地方印记的“农机新提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吉林省要求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搞好节水、生态、农机、科技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示范区的地位可见一斑。广西壮族自治区要求深入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着力提高水稻、甘蔗和山区特色农机装备水平,体现出广西突破机械化发展瓶颈的决心。江苏省要求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传递出江苏在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的同时,已经逐步把农机化的作用延伸到循环经济领域。
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西藏也对农机化工作作出了安排,要求启动“农机下乡”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