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塑料包装应用面临考验
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步伐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加速了我国塑料包装工业的发展。据统计,从1981年到2001年的二十年间,全国的塑料包装材料的产量,上升到350万吨之巨。2001年——2011年这十年间塑料包装的产量更是达到了1629万吨左右,较1981年增加了80余倍。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包装产业总产值可望突破6000亿元,每年平均增速约维持在16%的水平。塑料因轻便、抗跌碎性、可再次密封、设计灵活、阻隔性能更好等独特优势而在整个包装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其中,硬质塑料包装的最大应用市场是食品和饮料,占总市场份额的64%。
然而,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充满商业前景的市场,却因频繁的负面曝光而受到巨大的影响。
近期,某媒体对常见的12个品牌的饮品和调味品的塑料瓶体进行了检测,发现采用PET材料制成的瓶体均含有致癌物——重金属锑,其中不乏知名品牌产品。锑可用作PET生产中的缩聚催化剂,锑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咙及皮肤,持续接触可破坏心脏及肝脏功能,吸入高含量的锑会导致锑中毒,症状包括呕吐、头痛、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死亡。虽然至今尚未出现因吸入过量锑而染上肺癌的个案,但仍不排除其对人体的潜在危险。
因塑料包装而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前不久,福建省工商局对省内流通领域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商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发现多家企业生产的塑料容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超标,其中包括婴幼儿喂哺餐具;
每逢中秋节期间,不少媒体都集中曝光月饼托中含有大量超标的增塑剂;
媒体曝光的五芳斋粽子霉变事件,经查实正是被违规使用的塑料包装从中作梗;
嘉兴检验检疫部门发现某公司抽样检测的番茄酱塑料瓶封口膜蒸发残渣(4%醋酸)超标,判定此批货物不合格。经查发现,该批PET膜不得用于食品包装;
因密闭性能良好,在过去很多年,啤酒行业很多品种的玻璃瓶盖垫圈一直采用PVC的材料。据媒体爆料,难溶于水的塑化剂,却易溶于油脂和乙醇等溶剂,有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去。
这一系列事件的曝出,无疑会对塑料包装制品形成打击。在这一形势下,如何趋利避害、获取包装市场这一块蛋糕,成为食品包装企业应当深思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