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新华社青岛8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宝森、徐冰、张旭东)记者从日前在青岛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了解
新华社青岛8月17日电(新华社记者刘宝森、徐冰、张旭东)记者从日前在青岛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了解到,全球性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更注重提高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摆脱“搬运工”的处境。
抓住机遇,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品不仅数量提升,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中国制造”逐渐被世界认可。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表明,不重视品牌建设的企业在危机中难以生存。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了一些中国企业库存加大、产能过剩、经营困难,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部分企业由于过分追求利润短期增长,不重视品牌长期建设,导致竞争力不强的弊病。
艾丰呼吁,中国企业要加紧推动品牌建设,当下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好时机。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金融危机使全球化进程更加复杂,国际产业链许多环节出现大动荡和大改组。然而,中国经济基本发展态势保持不变,中国具有责任感的国际形象深入人心,由此,为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大舞台提供了有利条件。
竞争力不强将导致财富转移
绒线制造商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说,建设品牌的意义在于,品牌最终造成的结果是财富转移。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品牌,财富就会向拥有品牌的国家转移,这个转移的数量是可怕的。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10%;而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达40%;销售额超过50%。同时,中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20%,而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60%。
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金志国举例说,全球每两双鞋中,就有一双产自中国。国产运动鞋与美国品牌鞋的制造成本只有几美分之差,售价却相差数倍。原因在于这些中国企业没有网络、没有品牌、没有专业团队。
金志国指出,这样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而更多的价值分配被技术和品牌两个高端夺去了。“我们要想走上价值的顶端,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自主品牌,不然的话,就永远没有话语权。”
打造品牌建设“永动时钟”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创业家意识到,品牌在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上世纪90年代,海尔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创国际品牌,通过开发缝隙产品、差异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比如在美国为学生设计的“电脑桌冰箱”就颇受欢迎;又如在日本由于单身女性较多,海尔专门为她们设计了“个人洗衣间”洗衣机等。
张瑞敏坦言,开创国际化品牌的困难在于需要随时抓住国外客户的需求,同时针对客户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应放弃打固定靶的办法,转为打飞靶,即子弹要跟着靶子移动,也就是说品牌要随着需求创立,最终实现二者同步到达,即从“为产品找客户”变成“为客户找产品”。
金志国则认为:“打造品牌就像打造一个由理念、市场、产品、资源、运营、管理、文化7部件构成的时钟,这些部件是时钟的表芯,时钟自我旋转,让品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永恒的动力。”
龙永图建议,在中国企业品牌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中国的消费者要支持自己的品牌。他说:“中国有13亿人这样一个大市场,一定可以培育出一大批中国品牌,使中国品牌在国际竞争市场里做强做大。”
抓住机遇,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品不仅数量提升,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中国制造”逐渐被世界认可。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表明,不重视品牌建设的企业在危机中难以生存。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了一些中国企业库存加大、产能过剩、经营困难,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部分企业由于过分追求利润短期增长,不重视品牌长期建设,导致竞争力不强的弊病。
艾丰呼吁,中国企业要加紧推动品牌建设,当下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好时机。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金融危机使全球化进程更加复杂,国际产业链许多环节出现大动荡和大改组。然而,中国经济基本发展态势保持不变,中国具有责任感的国际形象深入人心,由此,为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大舞台提供了有利条件。
竞争力不强将导致财富转移
绒线制造商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说,建设品牌的意义在于,品牌最终造成的结果是财富转移。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品牌,财富就会向拥有品牌的国家转移,这个转移的数量是可怕的。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10%;而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达40%;销售额超过50%。同时,中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20%,而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60%。
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金志国举例说,全球每两双鞋中,就有一双产自中国。国产运动鞋与美国品牌鞋的制造成本只有几美分之差,售价却相差数倍。原因在于这些中国企业没有网络、没有品牌、没有专业团队。
金志国指出,这样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而更多的价值分配被技术和品牌两个高端夺去了。“我们要想走上价值的顶端,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自主品牌,不然的话,就永远没有话语权。”
打造品牌建设“永动时钟”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创业家意识到,品牌在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上世纪90年代,海尔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创国际品牌,通过开发缝隙产品、差异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比如在美国为学生设计的“电脑桌冰箱”就颇受欢迎;又如在日本由于单身女性较多,海尔专门为她们设计了“个人洗衣间”洗衣机等。
张瑞敏坦言,开创国际化品牌的困难在于需要随时抓住国外客户的需求,同时针对客户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应放弃打固定靶的办法,转为打飞靶,即子弹要跟着靶子移动,也就是说品牌要随着需求创立,最终实现二者同步到达,即从“为产品找客户”变成“为客户找产品”。
金志国则认为:“打造品牌就像打造一个由理念、市场、产品、资源、运营、管理、文化7部件构成的时钟,这些部件是时钟的表芯,时钟自我旋转,让品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永恒的动力。”
龙永图建议,在中国企业品牌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中国的消费者要支持自己的品牌。他说:“中国有13亿人这样一个大市场,一定可以培育出一大批中国品牌,使中国品牌在国际竞争市场里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