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五粮液集团内窥透视

华夏酒报 2009-11-05 11:08 相关行业
五粮液集团透视
        五粮液股份与银基集团,五粮液股份与那个“神秘客户”之间,到底是存在一种什么利益关系?还有待继续深究,才可能进一步厘清

  夏末秋初的9月,一直被市场热捧的五粮液,提前感到了一丝冬的寒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五粮液事件的突然暴发,其危机的种子早在数年前就已埋下。

  操纵财务数据,隐瞒投资亏损

  2001年4月10日,五粮液控股子公司宜宾五粮液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投资”)向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集团”)借款8000万元,由亚洲证券委托理财,到2007年亏损5500万元。

  2000~2002年,五粮液以关联公司名义投入2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最后形成520万元投资损失。为隐瞒亏损事实,五粮液投资将此投资事项虚构成借款,并于2002年从上述合作投资款项中划回2000万元冲账。

  五粮液投资于2000年7月,投入13000万元在中科证券设立账户并进行投资,到2005年底,其资金余额仅为8761.79万元。2007年中科证券破产后,五粮液投资申报债权,2008年仅收回中科证券破产财产分配资金458.81万元。

  五粮液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半年报和年报中,均将上述资金作为正常货币资金予以反映,未计提相应减值准备,涉嫌虚增利润。

  五粮液2007年年报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与实际数据严重不符,此后也未对该重大差错予以及时更正。

  巨额关联交易,侵蚀五粮液利润

  在五粮液乱花纷繁迷人眼的违法违规行为背后,一条清晰的线索,是五粮液集团与五粮液股份公司之间非控股,却实际控制着五粮液股份公司利润收益的特殊关联关系。

  公开资料表明,五粮液集团由宜宾市国资委全资拥有,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股份”)的控股股东,是国有独资公司——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和上市公司董事长,均由省国资委直接任命。五粮液集团并未持有上市公司任何股权,自然无法将上市公司收益纳入集团经营业绩,于是,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就成为集团从上市公司获取收益的唯一途径。而上市公司全部执行董事都由集团领导担任,集团对上市公司的实质控制,又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转移,提供了便捷的操作空间。

  年报显示,五粮液股份公司与五粮液集团2008年关联交易高达64.82亿元,其中,向集团及其下属单位采购货物及接受劳务金额约为23.17亿元,销售货物及提供劳务金额约为41.65亿元。全部下游业务中,对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进出口公司”)的销售金额达41.33亿元,占比超过99%。

  万得资讯数据库显示,五粮液股份与进出口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规模巨大,且逐年递增,2005~2008年交易额分别为24.33亿元、35.5亿元、41.28亿元和41.33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8%、48%、57%和53%。根据五粮液股份2009年中报数据计算,此项关联交易金额为32.13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65.42%。

  利益输送,肥水流进谁的田

  五粮液在国际市场的总经销商是银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基集团”)。银基集团今年4月在香港IPO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银基集团代理的五粮液系列酒中,出口部分从五粮液集团下属进出口公司购买,内销部分从五粮液股份下属的供销公司购买。招股书未披露进货价,但披露销售五粮液的毛利率为60.34%,高于五粮液2008年报披露的54.69%的公司平均毛利率。

  2008年,银基集团五粮液系列酒的销售额高达13.8亿港元,其中出口销售额近7.3亿港元。同期的五粮液股份年报则显示,公司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中,国外市场仅占1.6亿元。银基集团95%以上的收益来自五粮液系列酒的销售,却获得了五粮液股份国际市场业务4倍以上的销售收入,让人费解。

  业内人士怀疑,由于价格倒挂,出口价格远低于对国内经销商的出厂价(468元/瓶),银基集团似以出口名义,通过进出口公司低价进货后,再以其他方式返销国内,获得超高利润。这种猜测的另一力证是,某一“神秘客户”几乎采购了银基集团用于国际销售的所有五粮液酒。在银基集团的招股书中,未披露该客户情况。

  由此,就产生了以下疑点:一、难道银基集团为什么不“心疼”,让一个“神秘客户”在自己和五粮液之间,凭空赚取超过60%的利润?二、难道五粮液就心甘情愿,把本应自己获得的大笔利润,轻易让度给第三方?

  国金证券分析师认为,进出口公司的存在,是上市公司业绩无法真实反映五粮液销售业绩的重要原因。

  茅台股份华北区营销负责人刘合斌介绍,五粮液的产品只有不到一半由上市公司控股的供销公司进行销售,更多是由集团控股的进出口公司销售。而茅台无论是进出口公司还是销售公司,都是在上市公司的控股下,即使是集团也需要从销售公司购买,保证了绝大部分销售收入和利润进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

  巨额关联交易的背后,是显而易见的巨额利益输送。五粮液股份与银基集团、五粮液股份与那个“神秘客户”之间,到底是存在一种什么利益关系?还有待继续深究,才可能进一步厘清。

  记者观察

  假作真时假亦真

  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中国股市已发展了十九年。十九年来,因市场监控机制不完善,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违规事件层出不穷,从琼民源崩溃到郑百文塌陷,从银广夏跌停到蓝田股份退市,还真应了一句话:“假作真时假亦真”。此起彼伏的造假案,在破坏公平交易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蚕食投资者的信心。

  古语云:“倘听任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若任由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信用,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听任恶性违规事件盛行,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则是主管部门的严重失职。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向《新财经》记者透露,五粮液事件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目前,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主要部委已掌握,但尚未被披露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和造假还有多起。五粮液事件之后,会不会还有第三、第四家浮出水面?业内人士表示关注。

  受五粮液事件影响,市场也弥漫着消极情绪,“不要小看了大型国企的危机公关能力。”在证券营业部外,一位投资者无奈地对记者说:“五粮液一案,很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