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监管漏洞可以弥补?
菜市场内,肉贩丢在地上的猪皮、发臭的猪内脏,被不法商家“废物利用”,熬成油,卖到豆腐制品厂。豆腐制品厂用这些油炸豆腐,然后把炸好的豆腐制品拉到家禽批发市场卖。最终,那些让人恶心的东西,就流到一些餐馆和普通市民家中,成为市民的“美味佳肴”。这样的事,绝非个别,大名鼎鼎的“地沟油”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也不是新闻,是早已有之的。同样是在仓山,去年媒体就报道过,不法商家将违章搭盖的厂棚变成猪皮加工窝点,而且作为“猪油原料”的猪皮是被堆放在厕所边上晒干,那样的场面,怎不令人作呕?不过,只要是非法的加工点,其操作场地都是大同小异的,当时被查封的成品油炸猪皮300公斤,猪皮原料4000多公斤,猪油3000多公斤,可见规模不小,“修炼”到那个程度,远非一日之功;今年的3月17日,《海峡导报》也曾报道过,当龙海市工商局在辖区内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时,查获一个无照经营、非法炼制猪油的黑窝点。
最新曝光的“猪油加工”问题,是死灰复燃还是一直在悄悄进行?我们不得而知。只是,从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反复发生来看,都显示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哪里存在监管漏洞,哪里的食品安全就没有保障,哪里就必然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哪里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冤大头。而监管漏洞的存在,反映出的又是监管部门的缺位。从各地各种食品及其安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的路径看,基本上遵循的是一条:群众举报无用,群众只好向媒体求教,通过媒体曝光,相关部门有了“高度重视”的反应,问题终于暂时得到解决。相关部门的履职常常都是处于被动履职的状态,少有主动出击,除非上面有重要指示,就可能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这样的履职规律,早已为不法商家吃透,他们也就知道该如何来跟监管部门“打游击”,也就有了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要避免类似的故事反复重演,不是做不到。关键就是要监管部门改变履职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运动式履职为常态式履职。问题并不复杂,问题是监管部门会不会找出一万个理由来说:那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