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其实永远围绕的是相对价格和风险定价
对于早已忘记了科奈尔的《短缺经济学》和那个时代的经济学的学生来讲,忽然发现应该把这些古典教材拿出来。包括去年大家吵得很厉害的国进民退在内,包括现在的发改委控制物价,都是在往本来就不完善的价格体系里面掺入不必要的杂音。而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支柱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可靠性,杂音的存在就给整个系统增加了风险。风险最后造成经济效率的降低。
国退民进也好,控制物价也好,其实是使市场的调节机制发生了基因突变,而由于这种人为的决定的不可预见性,造成了经济里面交易各方对将来发生的事无法做出判断。本来以为可以把成本转嫁给下家,但是突然来个叫发改委的人说不许涨价,那么肯定对上家的采购也会谨慎,等等。
发改委真能控制住物价吗?康师傅也许不涨价了,那无非就改个方法。包装变小点。造成短缺,收取其他的费用,否则不供货。很多方法。
我们的通货膨胀是怎么造成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货币太多了。我们应该冲着那儿使劲,为什么要管制价格呢?有人讲可能是怕造成经济硬着陆,造成大量的失业、不良资产等等。但是,也许在这个时候,更长期的政策不是管制价格,而是正好相反,一边收紧货币,一边放松很多管制,使得市场的信号更准确,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在一个比较自由的、可预测的、受保护的环境里面创业、发展。这才是本次转型的核心。
如果还是通过管制、干预,最后造成民营经济不发展,萎缩,而只是想靠国企,那是错的。国企,特别是央企已经没有创造就业的能力了。
调结构其实主要不是调整结构本身,而是调整整个的价格信号体系。比如,资源的相对价格应该迅速上升,而人的相对价格应该下降。这样,才能鼓励大家用人,而不是用油来创造东西。尽量地让发改委从经济中退出去,保留的功能也应该有法律程序来保证与制约,大幅度地降低随意性。这样才能鼓励人们创业、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