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糖酒会热潮背后的思考
进入5月,已经是传统意义上白酒销售的淡季了,但厂商们却没闲下来,随着3月份全国糖酒会的落幕,各区域省份的糖酒会相继开始招商、揭幕。
截至目前,在诸多区域类糖酒展会中,中国·中部糖酒商品交易会(中部糖酒会)、中国北方糖酒副食品展销洽谈会(北方糖酒会)以及山东糖酒会应该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无论从办会经验、软硬件水平、还是业内影响力方面,上述三者都堪称鼎立之势,这就直接引出了需要我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为何是这三大展会脱颖而出呢?在地域上非常接近的河南、河北、山东共同培育了这三大区域展会品牌,这一块“土壤”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审视这三省的品牌情况及市场背景,不难从中找到些许相似之处:都有一批实力可观的二线品牌、区域品牌,其产品风格突出、品质稳定,近年的发展速度较快,品牌知名度较高,但由于宣传推广等种种原因,这类品牌在省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有所欠缺,如何走向全国,实现品牌升级是该区域内很多企业共同的“心病”。业内普遍评价,这类品牌一旦能成功突破地域限制,将有可能形成强势的整体板块,从而改变当前的白酒市场格局。
如果把名优产品汇聚的豫、冀、鲁三省看作一片物产丰富的沃土,那么,其中的品牌当然就是地里结出的累累硕果。现在,受限于“交通”条件,这里的“物产”无法走出去换取更大的财富,怎么办呢?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而区域糖酒会,正好比修到家门口的高速公路,借助这条公路虽不能立竿见影地把产品卖到全国,但却可以迎来四面八方的经销商。无疑,这三省区域内的生产企业对此是渴盼的,而经销商也乐于来此寻珍探宝。
当然,除区域内的企业利用当地召开的糖酒会来实现“走出去”的目的外,区域外的企业也希望利用这个平台“走进来”。这也是有关区域糖酒会热潮的第二个思考:区域糖酒会在将来能否吸纳更广泛的品牌,在“内容”上要向全国糖酒会看齐。
由于豫、冀、鲁三省的酒类市场容量较大,也相应培育了庞大的经销商队伍,对于这个规模大小各异、层次高低不齐的群体,也许参加每年全国糖酒会的绝对人数并不少,但相比于庞大的基数而言,其所占的比例就很有限了。那些没到全国糖酒会上“取经”的经销商所代表的市场份额同样对生产企业充满了诱惑力。外省的生产企业为了从这几块诱人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必然对其区域糖酒会高度重视,这也是助力三省区域内糖酒会迅速成长的一大原因。
放眼中部糖酒会、北方糖酒会、山东糖酒会,来自四川、贵州、安徽、湖北、山西等省的企业不在少数,何况还有三省内的品牌互动。随着展会规模不断做大,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理念的多元化,区域糖酒会的未来蓝图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综合的品牌展会,为本区域市场与全国对接而服务,如果固守区域糖酒会只为本区域企业服务的观念,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那么,第三个疑问也随之浮出:如果各大区域糖酒会都在“内容”上不断接近全国糖酒会,是否会形成大小各异却千人一面的呆板格局?如果真的是这样,在区域内举办糖酒会的意义还有多大?实际上,问题的核心在于,区域糖酒会如何在形式上做到与全国糖酒会互补。
区域糖酒会由于展会的时间、地点集中,它为组织方和企业提供了操作更多模式的空间,组织方可以根据本区域内行业的实际问题,举办主题明确的研讨活动,走“学院派”路线;企业可以利用东道主之便,在会展中体现出更多的企业元素、品牌元素,走“亲情派”路线。总之,目前区域糖酒会有必要开阔视野、集思广益,使形式更加活泼、多样、实用,与其规模的扩张、内容的充实相匹配。
对于一种蓬勃发展中的事物,冷静思考是有必要的,如果被一时的大好形势冲昏头脑而盲目扩张,很可能偏离方向。就区域糖酒会而言,现在的确到了一个需要沉思、探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