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孩子该怎么“养”好?
秋天从农历的7月开始,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如何让宝宝适应这样的天气转换呢?
秋季保健重点:滋阴润肺
秋天从农历的7月开始,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前45天,为“立秋”、“处暑”、“白露”3个节气,此时暑热未消,秋阳似火,但早晚有秋凉;后45天,为“秋分”、“寒露”、“霜降”3个节气,此时暑热已消,秋凉渐渐加重而转寒。
“秋燥”为秋季的主要气候特点,而自然界的变化则由“生长”转为“收藏”。秋燥之气以中秋为界,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如秋初久晴无雨,秋阳暴烈,属温燥性质;深秋初凉,西风肃杀,属凉燥性质。但无论温燥、凉燥,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主要特征。
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才不至于“肝气犯肺”。因秋气燥,容易有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症状,所以要滋阴润肺,要多喝水且宜食麻(芝麻)以润其燥,禁冷饮及穿寒湿内衣。
秋天食材药材宜忌
小儿养生应顺应节气转向收敛、降气、润燥、抑肺扶肝、增酸减辛。秋天要少吃辛味的葱、姜、蒜、辣椒,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多喝开水、豆浆、果汁。新鲜蔬果具润燥通便的功能且富含水分,多食可补津液。梨子、柿子、甘蔗、枇杷、胡萝卜及莲藕等为秋季适宜的养生蔬果。
常用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石斛、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母、白果、西洋参、黄芪、党参、白朮、人参、茯苓、苍朮、薏苡仁。
小儿药膳方
○生脉饮:西洋参5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加水适量煎服,可当茶饮,具有润肺、补气阴两虚的效果。
○沙参饮:玉竹、沙参、百合各30克,洗净后加水适量煎成汤汁,取汁加冰糖适量调服。
○冰糖川贝梨:川贝母3克、冰糖9克,塞入已去籽核的大梨中,绑好后,隔水蒸熟,每天吃2次,每次半个,连服2~3天。可治初秋温燥咳嗽、口渴及咽干等。
○莲藕茶:莲藕粉热水冲泡后喝下,适合腹泻后的肠胃不适,有退热整肠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