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水果多为激素“美容”
夏天是水果的季节,但一些消费者在品尝水果盛宴的时候,却常常觉着不对劲:外观黄亮的香蕉吃起来一股生味儿;芒果闻不到香味;草莓、樱桃颜色漂亮吃起来没味儿;紫葡萄洗一下竟然掉色。
食品专家表示,这都是使用膨大剂、催红素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美容”的结果。
比如给猕猴桃喷一种叫“大果灵”的东西,猕猴桃就会长得更大。市场上卖的不少冬枣看着个大鲜亮,那也都是动过手脚的。
用催红素给水果上色是为了让苹果、桃子等变得更加鲜艳漂亮,一些商贩会使用一种叫催红素的化学激素。草莓用了催红素后生长期变短,颜色新鲜可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果树处负责人说:“前几年西红柿发现得比较多,青的时候摘下来,喷上催红素,但是一吃却酸得很。”这些东西属于生长素一类,对果实的直接影响就是令其口感变差,至于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还没有科学定论。
据了解,我国《食品卫生法》中有几百项国家卫生标准,但对五花八门的生长激素却没有相关指标规定。
果品业内人士说,由于果蔬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为了防止腐烂,果农往往在其接近成熟期时就提前采摘,等到要上市销售前,再使用催熟剂等将未完全成熟的果蔬催熟。
质检部门表示,对于催熟剂的使用,国内尚没有相关标准。因而质检部门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还未将其作为检测内容之一。而缺乏标准,检测有难度,也给工商部门执法带来困扰。
女性用“皮肤鸦片”上瘾
据《新闻晚报》报道,日前,卫生部通报了一个含“皮肤鸦片”――激素成分的违规化妆品。记者从本市医院皮肤科获悉,在门诊中因使用这类“皮肤鸦片”成瘾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并不少,而高发人群就是30岁以上、45岁以下的中年女性。
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副院长、皮肤与化妆品研究室主任、中国化妆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美容协会主任委员王学民表示,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肾上腺皮质类激素,一般临床上治疗炎症造成的渗出、水肿等。这类糖皮质激素,对人体的炎症抑制很明显,在临床上本来就是用于抑制炎症的药物。因此,如果一些消费者出现了轻度面部皮炎、脂溢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出现斑块、丘疹等,此时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皮肤很快变得光滑。
但是,正如临床上激素类外用药不能滥用一样,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如果长期使用,皮肤就会产生如同上瘾的症状,只要停用,过敏症状就会加重发作、反弹,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皮肤变薄,痤疮加重,色素沉着,甚至出现多毛、皮炎等症状。同时,激素外用还可能引起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造成内分泌混乱,引起月经不调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