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深度报道 > 专题报道 >

专题报道

消费者对昌黎葡萄酒业的质疑

华夏酒报 2010-12-27 09:50 专题报道
葡萄酒产业发展“两手都要硬” 企业应自律 监管需到位

  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河北省昌黎县少数葡萄酒生产企业制假售假行为进行了曝光,一时间引发了全国消费者对昌黎葡萄酒业的质疑。

     可以说,在昌黎产区制假售假,无不是瞄准了昌黎产区背后的产区品牌优势。2002年8月,昌黎葡萄酒被批准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成为我国葡萄酒行业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3年和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又先后发布了《原产地域产品·昌黎葡萄酒》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昌黎葡萄酒》;在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这一产区优势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

     昌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葡萄酒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目前,昌黎产区制假售假行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国内葡萄酒同质化较严重,产品集中于干红系列,而地区消费能力有限,这必然促使某些市场拓展能力不强的企业去贴牌灌装,甚至制假售假;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外省企业为追求产地效应而在昌黎产区展开制假行为。

  根源:酒类监管失控

     “说到底,问题的本质还是监管的失控,不是葡萄酒本身的问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一位委员对记者说,这次假酒曝光事件,对当地监管部门也是一个警示。

     目前,中国葡萄酒产业正朝着一个规范的方向发展。然而,造假售假现象的屡禁不止,给正在成长的葡萄酒行业带来了无尽的伤害,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此次央视曝光无疑给违法企业以沉重打击,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也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产业实现了持续发展,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而2009年产量和销量都超过10亿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葡萄酒专家告诉记者,毕竟假酒在我国市场中还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的假冒产品,我们就把葡萄酒以及昌黎产区葡萄酒都“一棍子打死”。

      2002年和2007年央视分别对吉林通化和河南民权两大葡萄酒产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后,两大产区经过整顿和规范,地产葡萄酒销量较以前已经大量减少,甚至部分企业至今未摆脱经营困局,但是正规企业的销量却逐步增长,产区葡萄酒业快速发展。以河南民权县葡萄酒为例,虽然曝光事件对该地区正规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使行业经营秩序得到了规范,九鼎等规模葡萄酒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对于昌黎曝光事件,相信经过相关部门的整顿规范,假冒产品和制假售假企业数量将大大减少,并为正规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但是,媒体的监督只是社会监督的一个方面,整个行业要有一个健康的环境,还需要企业自律和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

  措施: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有人形容,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像个娃娃,在牙牙学语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悦耳的声音,但是只要家长不断地鼓励和修正,他就会逐渐成长和进步,最终成为栋梁。

     其实,对于昌黎产区和中国葡萄酒行业来说,正视假酒事件,避免假酒的再次出现,反思行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整个中国葡萄酒产业来说,假酒现象已经不是葡萄酒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只要相关部门能够真正负起责任,假酒事件是能够避免的。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对记者说,对于中国葡萄酒来说,规模的扩大只是时间问题,未来我们更多关注的还应该是基础,包括葡萄的栽培技术、种植、品种、管理以及文化等。基地建设、葡萄品种等基础问题关系到中国大部分葡萄酒的风格和定位。

     目前,国内一些产区和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葡萄酒内在的一些东西,而不再仅仅从表面上下功夫,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件好事。

     事实证明,依靠擦边球或是造假售假的企业是不会发展长久的。正如蓬莱葡萄与葡萄酒局局长季兴典曾向《华夏酒报》记者所说的“葡萄酒是个百年产业,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规范经营秩序,才能最终迎来整个产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