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酿酒工艺 打造中国二锅头第一品牌
2007-06-14 14:29
企业人物
牛栏山酒厂是北京地区最大规模保持自主酿造的白酒生产企业;牛栏山酒厂是北京地区白酒业最早拥有“中华老字号”的白酒企业;牛栏山酒厂是北京地区白酒业最早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白酒企业;牛栏山酒厂是北京地区白酒业唯一一家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单位;牛栏山二锅头是北京地区白酒业唯一获得“原产地标记保护产品”认定;牛栏山二锅头是北京地区白酒业唯一获准使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的产品;牛栏山酒厂是北京地区白酒业唯一具有“中国酿酒大师”的白酒企业。
任何文化的成因,都有其特殊的渊源以及由此演绎的进程。因此,可以说,渊源与发扬,构成了某种文化的两极。在这样的意义上,文化,既是一种渊源,是无法复制的传统,又是一种不断的发扬和积极的创新。
对于穿越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牛栏山白酒,其文化的两极便是渊源与发扬。牛栏山酒厂企业文化的根系首先是根植那数百年来深厚而浩瀚的历史渊源之中,而后,便是一代又一代牛栏山人不断的发扬光大。
这个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也没有脱离了传统的文化。如果说传统是文化的基因,那么,发扬和创新则是文化的生命力。
今天的牛栏山酒业,早已告别了以前那种“青旗沽酒”的买卖模式,就牛栏山人看来,他们卖的不仅仅只是酒,也不仅仅卖的是一个品牌,他们卖的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牛栏山特性的文化。
但文化的特质又是内联的,用一种内在的方式酝酿形成。它需要得到梳理、整合、提升和传播,才可实现文化的真正意义。
当牛栏山人向整个市场宣言“我们卖的是牛栏山酒文化”的时候,百年牛栏山又是如何运作其文化体系的呢?它的文化思维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运转?百年牛栏山的文化体系和文化思维又是 怎样的构架与走向?
剖析百年牛酒之文化,必须依循这样的两条脉络:渊源和发扬。这两条脉络构成了牛栏山酒厂企业文化的整体框架-----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乃至企业的价值观,也都在这个框架之内结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之建设本身就是一种企业战略。当牛栏山人豪迈地宣言“传承百年酿酒基业,打造中国二锅头第一品牌”,一个崭新的企业文化体系也在牛栏山构建而成。
渊源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比拟的资本,是历久弥坚之后的金色。
渊源也是一种深厚的精神底气,是一脉薪火传承的精神气质。
万物皆有源。牛栏山酒文化中一个极重要的内容便是它不同凡响的历史底蕴。牛栏山绵延了三百余年的酿酒史,如同一道独特的奇峰,挺拔在中国酒文化之林中,风雨不倒,神采依旧。
这样历史渊源,不仅是牛栏山酒之源头,也是牛栏山文化之源头。
文化需要源头。文化更需要发扬。
这样,文化才具有真正的社会价值和生命力。
百年牛酒之文化,不仅折射着它深厚的渊源气质和历史延续,同时更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开拓发扬的精神气度。与时俱进、开拓发扬,正是牛栏山酒厂企业文化体系的真正驱动力。
任何文化,离不开一脉相承的传统,任何文化,更需要与不断嬗变的时代相融合,与时代共生共荣。当市场经济彻底更生了中国大地原有的经济模式,文化自然也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演变。
发扬于是成为主题。
文化酒与酒文化时代
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的是飘逸与旷达的人生。
那么,当菊与酒结合在一起时,又将是一种怎样的默契呢?
当每年的秋意刚刚染上牛栏山的山岗、田野,傲霜的菊花悄然地绽放,牛栏山人举办的菊花节也如期而至。这时候的牛栏山酒厂厂区内,成为了菊的世界。酒香,菊香,洋溢在牛栏山的每一寸空间里。
2006年,第23届菊花节,来自全国乃至国际的各界人士和嘉宾,又齐聚牛栏山酒厂。以菊为媒,以酒会友,酒中有菊,菊色飘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种因素如此和谐地交汇在一起,让每位参加菊花节人士的心都荡漾在诗一般的氛围中。
那么,一家生产酒的企业,本与菊毫无关联,牛栏山酒厂为什么要举办菊花节呢?并且一办就是23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又是如此巨大,牛栏山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
其实,真实意图只有两个字: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元素,具有高洁品格的菊,代表的是一种隐士的风范,隐喻的也是一种独立而出世的思想。可是,牛栏山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的“菊”,是一种积极入世的“菊”,是一种开放的胸襟与思维。犹如他们酿造的美酒一样。
在牛栏山人的意识中,他们的酒,本来就是入世的酒,是造福社会的酒,更是中国文化的酒。
举办第一届菊花节,其时正当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还刚刚羞涩地露出第一抹潮汐,可牛栏山人却具有前瞻性地将“以菊为媒,以酒会友,以文化衔接市场”的思想溶入在菊花里。这样的一种思维,便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产生,并持之以恒地实践,这也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经典之作。
牛栏山酒厂举办的菊花节,只是他们文化战略构思与建设的一个点。在他们的企业文化体系里,“文化源于历史,文化驱动品牌”,是牛栏山企业发展的一条最基本的理念。
牛栏山酒厂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一种文化战略,真正说来,其实也与我们这一个大变更的时代息息相关。
当市场经济时代取代了数十年之久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求变”成为必然。
古希腊哲学家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河水在不停地流动,当人们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的已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市场环 境也一样,这也要求企业不断“求变”,以适应新的变化。
牛栏山酒厂的决策者们深谙这个道理。
作为牛栏山酒厂新一代的决策核心,李怀民和张树峰更是高举“文化建厂”的旗帜。他们深深地懂得,文化就是品牌,文化就是市场,文化就是生命力。
也一如李怀民厂长思考的:市场经济对中国酒业最大的“革命”在于“从等市场到找市场,再到做市场”。在白酒进入品牌经营之后,一些浅表性、低层次的竞争现象也依然充置于并不完善的市场法则之内。因此,一个新策略、一个新品牌可以培育和启动一块新的市场空间,使看似饱和与恒量的市场立即活跃起来,在这样的实践指导下,“品牌背后是文化”已成为必然。
基于这一思路,牛酒人前瞻性地将中国二锅头从品牌之争提升到文化竞争的范畴,百年牛酒的品牌战略实质上就是文化战略。
因此,看待牛栏山企业文化,一方面,是它悠久历史积淀下的传统和传承。三百多年的漫漫岁月造就了牛栏山的酒,同时也造就牛栏山酒文化。另一方面,酒的文化又为牛栏山的企业文化建设铺垫了最好的一块基石。
但只有文化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文化需要积累,文化更需要发扬,需要积极的开拓与创新。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李怀民、张树峰等一班人决意,要开启和打造一个属于牛栏山的文化时代,让牛栏山企业文化融合于时代,和谐于时代。
一如牛栏山酒厂企业精神“诚信,求真,开放,创新”所体现的那样,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的运行,也是围绕这“八字方针”进行的。
诚信,来自于它的历史渊源。当牛栏山的第一缕酒香从遥远岁月的深处飘起,诚信,便成为了牛栏山酒的灵魂。
求真,是对所处时代的认识和自身的认知。
开放,是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襟和开放的胆魄。
创新,是不息的追求和永远的进取。
但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的运行,却自始至终体现着一个“秉承传统,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价值观。
“奉献社会”是三百余年来牛栏山酿酒人坚持不懈的信条。不论社会如何更替,时代如何变迁,将自己创造的价值回馈社会、报效社会、造福社会,始终是一代又一代牛栏山人的理想。
那么,如何才能使百年牛酒更大程度地实现“奉献社会”的理想呢?
“中国酒业几经沉浮沧桑”,在李怀民思维惯性里,白酒产业发展历史轨迹的三个阶段,同样也“折射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历史形态对称的演变轨迹”:即作坊酒体现了农牧经济的原始,工业酒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局限;品牌酒虽然是一种进步,但仅仅只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到来之前的混沌状态。因此,李怀民思辨性地认为,当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时,文化对于酒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亦日益凸现,从而使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可能孕育着深刻质变的全新发展阶段,那就是“文化酒时代”。
“文化酒时代”便是对中国酒产业历史的全新突破。
文化的最终作用还是得到社会认同,这样的文化才具有感染力,才是至善至美的。
而今的牛栏山,为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属于时代、属于社会的“文化酒时代”而积极求索。
牛酒人的价值观念,不是建立在个体的价值取向上,他们的价值坐标,是社会性的。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百年牛酒之文化和牛栏山企业文化,也并非单独的某一个单元,而是一种具备社会属性的文化。
对于一个深厚历史积淀的金色品牌,对于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酒文化领地,牛酒人在传承中呵护,在呵护中又锐意进取。传承并非终极目的,弘扬牛栏山酒文化,让牛栏山酒文化走向世界,让一个一流的、卓越的牛栏山,回馈社会,才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真正目标。
文化与品质的宣言
百年牛酒文化酒的角色定位,注定了它在市场经济时代开启了一片新的天空。
迄今,人们看到的百年牛酒及其品牌价值,只不过是浮现在人们视线之内的冰山一角而已。但从整体的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方面去透析,作为我国文化酒杰出的代表之一,发扬光大牛栏山文化酒和文化酒的特色,则是牛栏山酒厂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战略;而对市场和整个社会,则是一种宣言。
文化的张力是由内而外的。那么,怎样建设牛栏山企业文化这一内在的力源?而后,充分发扬文化的张力,由内及外,将牛栏山企业文化渗透到广阔的市场?怎样建设一种特性的牛栏山企业文化和发扬极具个性的牛栏山酒文化,更大化地呈现牛栏山人“奉献社会”的理想呢?
“文化也必须蕴涵一种卓尔不群的品质。”李怀民在牛酒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之中,抱着的便是这样一种思路。
什么又是牛栏山酒文化,或者说“文化酒时代”的品质呢?
一如文化需要不断的积累与不断的创造一样,品质也源于积淀与创新。
品质之一:诚信
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里,一道最注目的风景线就是“诚信为本”。诚信的精神气质贯穿在牛栏山酒的历史之中,绵延不息了三百余年。诚信于是奠基了牛栏山的酒之品质和文化品质。
诚信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并且,也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发扬光大。
作为牛栏山酒文化的魂,今天的牛栏山人又是如何打造新的诚信系统的?
牛栏山企业精神的首条便是“诚信”。牛栏山的诚信系统由两者共同构架:其一是酒之诚信,即产品之诚信;其二是企业之诚信,即人的诚信。
秉承产品诚信的传统,自1952年牛栏山酒厂建厂以来,半个多世纪的漫漫长路,百年牛酒之诚信,已愈来愈锃亮它的光泽。
当人们一盏百年牛酒纵情相敬,也许不会意识到在那晶莹的酒色之内,隐匿了牛栏山人对酒之品质的多少承诺与追求。优质的原料、传统的酿酒工艺其实只不过是牛栏山美酒品质的基本要求,一代又一代的牛栏山酿酒大师们,为了将百年牛酒的品质追求到一个至极的境界,既承继传统,又用科学的方法大胆创新,才酿制出百年牛酒绝世的香醇。
百年牛酒的品质,同样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萃,道法了自然,抵达了一种“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地。
天,即天时,是漫长岁月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品质。
地,即地理,是顺义的土壤和水系赋予给百年牛酒的先天要素。
人,则是代代相传的酿酒人用智慧不断完善百年牛酒的酿酒工艺,使之不断地超越自身,寻求至善至美的品质。
诚信,更是牛栏山人的诚信。
在今天的牛栏山人心中,诚信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深深地植根在骨髓里的一种神韵。
“质量就是生命。牛栏山酒厂有一百个理由把食品的安全问题作好,而没有百分之一的理由容许对产品质量的忽视。”张树峰如是说道。这也是每一位牛栏山人共同的心声。
品质之二:求真
求真是一种人生态度。
“企”字“人”为首,企业如人,因此,也可以这么说,求真是一种企业的人生态度。
牛栏山人的求真,是一种具备忧患意识的求真,也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求真。
2002年,牛栏山酒厂正式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开始创建学习型企业实践。首先,便从领导干部层开始,“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从理论学习入手,不断深化认识,提高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其二,使职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改变职工的工作观和学习观。改变传统企业职工听命于上级命令的被动工作观;改变学了也没用的消极学习观。为此,在创建工作中,牛栏山精心构建起厂、车间(部室)、班组纵向三级和党政工团横向四层矩阵式推进体系,以转变观念、提升创造能力。
其三,在企业内部建立终身学习制度。
“重在决策,力在执行。”张树峰的这八个字不但概括了如今的牛栏山整体的工作氛围,在建设“学习型企业”当中,“重在决策,力在执行”的“八字经”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建设学习型企业的过程里,牛栏山酒厂一贯的“以人为本”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终身学习制度实施以来,学习的风潮如同浓浓的春意般蔓延在牛栏山厂区内,每一位牛栏山人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构建学习型企业的工作得到了明显的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性的社会化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终身学习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化教育培训取得新成效。
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不仅建立了以职工“奉献企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个人愿景为基础、以“打造中国二锅头第一品牌”为最终目的“愿景塔”,还开发牛栏山的人才资源,建立一个永备的人才库。
牛栏山人懂得,只有用求真的态度,吐故纳新,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企业才能不断地完成自身使命和肩负的责任,才能推功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向更高层次迈进,牛栏山酒文化和文化酒时代才能拥有更强大的原动力。
品质之三:开放
开放是一种胸襟和气度。
开放同样是一种视野和思维。
从久远历史中走来的牛栏山,需要开放的胸襟和气质,需要开放的视野和思维。
牛栏山企业文化所表达的开放,不再仅仅是让自己走向市场走向辽阔的世界,还有一份让世界了解牛栏山的酒、牛栏山的人、牛栏山的酒文化的含义。这种“双向”的开放,使今天的牛栏山在蓝色的市场之旅中,迈得更具有力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翻过20世纪的那道山脊进入新的千年,在崭新的经济环境下,不具备 开放的思想,企业发展必然会停滞于既定的模式而逐渐失去生机。
开放的牛栏山,因而也跳跃了顺义一堣,成为一张“北京的名片”,成为中国的酒,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又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北京市王歧山市长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顺义代表团讨论时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顺义还有—个产品我认为很有潜力,就是牛栏山二锅头。我本人不喝酒,但是我听喝酒的人跟我讲,牛栏山二锅头很不错。而且,我认为,二锅头是能够代表北京的一个产品,对很多欧洲人而言,他们对二锅头的接受程度比茅台还要高,将来很有发展潜力。”
开放的企业,开放的人,开放的胆魄和思维,使牛栏山企业文化富有新的活力。
当百年牛酒香飘世界,世界也在瞩目牛栏山。
品质之四:创新
创新是现代企业求得发展的灵魂。
牛栏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着浓郁的时代风格。
譬如,开创一个百年牛酒的酒文化时代,就是牛栏山人一种前沿性的创新意识与思想。“明者远见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孙子兵法》中的这一条就说明了要有远见卓识的道理。在当前这个“群雄逐鹿”的市场,如果没有超前的战略意图和手段,依旧不过草莽之雄,沦于寻常。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必然谈不上有远大的前程。
开创一个百年牛酒的文化时代,这一创新,不仅包含了百年牛酒的又一次发展尖峰,还蕴藏着发动酒业新革命的某种信息。这场在牛栏山企业内的酒业革命,其根本在于将“品牌战略”的中国酒业界引导和提升到了一种“文化境界”的层面上。
牛栏山人的创新,还有品牌上的创新。
众所周知,二锅头从来就是一类百姓们的酒。但牛栏山人却偏偏要将他们的二锅头注入一股王者风范----从1999年始,一系列的高档次的牛栏山二锅头,一进入市场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此举是对中国二锅头的一次重新定位,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二锅头在市场中的地位:二锅头可以是大众化的酒,是百姓的酒,但它的血脉里同样也流淌着高贵的品质。这是对中国二锅头的一次鼎力革新。
当高档位的百年牛酒进入市场后,牛栏山经营上便取得了立竿校影的成就,短短数年,其销售比例便达到了牛栏山总销售额的百分之三十,并还以每年百分之八的速度在增长。
创新在牛栏山还是一种对传统酿酒工艺的不断突破。永远的传承,不懈的创新,构成了贯穿牛栏山酒文化史的两条主线,也构成了他百年完美品质的两块基石。传承、创新,再传承、再创新,昨天的牛栏山如此,今天的牛栏山更是如此。
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成为一流的企业。
今天的牛栏山酒厂,便是如此。(刘 勘)
来源:人民网
任何文化的成因,都有其特殊的渊源以及由此演绎的进程。因此,可以说,渊源与发扬,构成了某种文化的两极。在这样的意义上,文化,既是一种渊源,是无法复制的传统,又是一种不断的发扬和积极的创新。
对于穿越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牛栏山白酒,其文化的两极便是渊源与发扬。牛栏山酒厂企业文化的根系首先是根植那数百年来深厚而浩瀚的历史渊源之中,而后,便是一代又一代牛栏山人不断的发扬光大。
这个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也没有脱离了传统的文化。如果说传统是文化的基因,那么,发扬和创新则是文化的生命力。
今天的牛栏山酒业,早已告别了以前那种“青旗沽酒”的买卖模式,就牛栏山人看来,他们卖的不仅仅只是酒,也不仅仅卖的是一个品牌,他们卖的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牛栏山特性的文化。
但文化的特质又是内联的,用一种内在的方式酝酿形成。它需要得到梳理、整合、提升和传播,才可实现文化的真正意义。
当牛栏山人向整个市场宣言“我们卖的是牛栏山酒文化”的时候,百年牛栏山又是如何运作其文化体系的呢?它的文化思维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运转?百年牛栏山的文化体系和文化思维又是 怎样的构架与走向?
剖析百年牛酒之文化,必须依循这样的两条脉络:渊源和发扬。这两条脉络构成了牛栏山酒厂企业文化的整体框架-----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乃至企业的价值观,也都在这个框架之内结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之建设本身就是一种企业战略。当牛栏山人豪迈地宣言“传承百年酿酒基业,打造中国二锅头第一品牌”,一个崭新的企业文化体系也在牛栏山构建而成。
渊源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比拟的资本,是历久弥坚之后的金色。
渊源也是一种深厚的精神底气,是一脉薪火传承的精神气质。
万物皆有源。牛栏山酒文化中一个极重要的内容便是它不同凡响的历史底蕴。牛栏山绵延了三百余年的酿酒史,如同一道独特的奇峰,挺拔在中国酒文化之林中,风雨不倒,神采依旧。
这样历史渊源,不仅是牛栏山酒之源头,也是牛栏山文化之源头。
文化需要源头。文化更需要发扬。
这样,文化才具有真正的社会价值和生命力。
百年牛酒之文化,不仅折射着它深厚的渊源气质和历史延续,同时更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开拓发扬的精神气度。与时俱进、开拓发扬,正是牛栏山酒厂企业文化体系的真正驱动力。
任何文化,离不开一脉相承的传统,任何文化,更需要与不断嬗变的时代相融合,与时代共生共荣。当市场经济彻底更生了中国大地原有的经济模式,文化自然也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演变。
发扬于是成为主题。
文化酒与酒文化时代
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的是飘逸与旷达的人生。
那么,当菊与酒结合在一起时,又将是一种怎样的默契呢?
当每年的秋意刚刚染上牛栏山的山岗、田野,傲霜的菊花悄然地绽放,牛栏山人举办的菊花节也如期而至。这时候的牛栏山酒厂厂区内,成为了菊的世界。酒香,菊香,洋溢在牛栏山的每一寸空间里。
2006年,第23届菊花节,来自全国乃至国际的各界人士和嘉宾,又齐聚牛栏山酒厂。以菊为媒,以酒会友,酒中有菊,菊色飘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种因素如此和谐地交汇在一起,让每位参加菊花节人士的心都荡漾在诗一般的氛围中。
那么,一家生产酒的企业,本与菊毫无关联,牛栏山酒厂为什么要举办菊花节呢?并且一办就是23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又是如此巨大,牛栏山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
其实,真实意图只有两个字: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元素,具有高洁品格的菊,代表的是一种隐士的风范,隐喻的也是一种独立而出世的思想。可是,牛栏山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的“菊”,是一种积极入世的“菊”,是一种开放的胸襟与思维。犹如他们酿造的美酒一样。
在牛栏山人的意识中,他们的酒,本来就是入世的酒,是造福社会的酒,更是中国文化的酒。
举办第一届菊花节,其时正当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还刚刚羞涩地露出第一抹潮汐,可牛栏山人却具有前瞻性地将“以菊为媒,以酒会友,以文化衔接市场”的思想溶入在菊花里。这样的一种思维,便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产生,并持之以恒地实践,这也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经典之作。
牛栏山酒厂举办的菊花节,只是他们文化战略构思与建设的一个点。在他们的企业文化体系里,“文化源于历史,文化驱动品牌”,是牛栏山企业发展的一条最基本的理念。
牛栏山酒厂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一种文化战略,真正说来,其实也与我们这一个大变更的时代息息相关。
当市场经济时代取代了数十年之久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求变”成为必然。
古希腊哲学家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河水在不停地流动,当人们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的已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市场环 境也一样,这也要求企业不断“求变”,以适应新的变化。
牛栏山酒厂的决策者们深谙这个道理。
作为牛栏山酒厂新一代的决策核心,李怀民和张树峰更是高举“文化建厂”的旗帜。他们深深地懂得,文化就是品牌,文化就是市场,文化就是生命力。
也一如李怀民厂长思考的:市场经济对中国酒业最大的“革命”在于“从等市场到找市场,再到做市场”。在白酒进入品牌经营之后,一些浅表性、低层次的竞争现象也依然充置于并不完善的市场法则之内。因此,一个新策略、一个新品牌可以培育和启动一块新的市场空间,使看似饱和与恒量的市场立即活跃起来,在这样的实践指导下,“品牌背后是文化”已成为必然。
基于这一思路,牛酒人前瞻性地将中国二锅头从品牌之争提升到文化竞争的范畴,百年牛酒的品牌战略实质上就是文化战略。
因此,看待牛栏山企业文化,一方面,是它悠久历史积淀下的传统和传承。三百多年的漫漫岁月造就了牛栏山的酒,同时也造就牛栏山酒文化。另一方面,酒的文化又为牛栏山的企业文化建设铺垫了最好的一块基石。
但只有文化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文化需要积累,文化更需要发扬,需要积极的开拓与创新。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李怀民、张树峰等一班人决意,要开启和打造一个属于牛栏山的文化时代,让牛栏山企业文化融合于时代,和谐于时代。
一如牛栏山酒厂企业精神“诚信,求真,开放,创新”所体现的那样,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的运行,也是围绕这“八字方针”进行的。
诚信,来自于它的历史渊源。当牛栏山的第一缕酒香从遥远岁月的深处飘起,诚信,便成为了牛栏山酒的灵魂。
求真,是对所处时代的认识和自身的认知。
开放,是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襟和开放的胆魄。
创新,是不息的追求和永远的进取。
但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的运行,却自始至终体现着一个“秉承传统,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价值观。
“奉献社会”是三百余年来牛栏山酿酒人坚持不懈的信条。不论社会如何更替,时代如何变迁,将自己创造的价值回馈社会、报效社会、造福社会,始终是一代又一代牛栏山人的理想。
那么,如何才能使百年牛酒更大程度地实现“奉献社会”的理想呢?
“中国酒业几经沉浮沧桑”,在李怀民思维惯性里,白酒产业发展历史轨迹的三个阶段,同样也“折射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历史形态对称的演变轨迹”:即作坊酒体现了农牧经济的原始,工业酒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局限;品牌酒虽然是一种进步,但仅仅只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到来之前的混沌状态。因此,李怀民思辨性地认为,当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时,文化对于酒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亦日益凸现,从而使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可能孕育着深刻质变的全新发展阶段,那就是“文化酒时代”。
“文化酒时代”便是对中国酒产业历史的全新突破。
文化的最终作用还是得到社会认同,这样的文化才具有感染力,才是至善至美的。
而今的牛栏山,为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属于时代、属于社会的“文化酒时代”而积极求索。
牛酒人的价值观念,不是建立在个体的价值取向上,他们的价值坐标,是社会性的。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百年牛酒之文化和牛栏山企业文化,也并非单独的某一个单元,而是一种具备社会属性的文化。
对于一个深厚历史积淀的金色品牌,对于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酒文化领地,牛酒人在传承中呵护,在呵护中又锐意进取。传承并非终极目的,弘扬牛栏山酒文化,让牛栏山酒文化走向世界,让一个一流的、卓越的牛栏山,回馈社会,才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真正目标。
文化与品质的宣言
百年牛酒文化酒的角色定位,注定了它在市场经济时代开启了一片新的天空。
迄今,人们看到的百年牛酒及其品牌价值,只不过是浮现在人们视线之内的冰山一角而已。但从整体的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方面去透析,作为我国文化酒杰出的代表之一,发扬光大牛栏山文化酒和文化酒的特色,则是牛栏山酒厂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战略;而对市场和整个社会,则是一种宣言。
文化的张力是由内而外的。那么,怎样建设牛栏山企业文化这一内在的力源?而后,充分发扬文化的张力,由内及外,将牛栏山企业文化渗透到广阔的市场?怎样建设一种特性的牛栏山企业文化和发扬极具个性的牛栏山酒文化,更大化地呈现牛栏山人“奉献社会”的理想呢?
“文化也必须蕴涵一种卓尔不群的品质。”李怀民在牛酒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之中,抱着的便是这样一种思路。
什么又是牛栏山酒文化,或者说“文化酒时代”的品质呢?
一如文化需要不断的积累与不断的创造一样,品质也源于积淀与创新。
品质之一:诚信
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里,一道最注目的风景线就是“诚信为本”。诚信的精神气质贯穿在牛栏山酒的历史之中,绵延不息了三百余年。诚信于是奠基了牛栏山的酒之品质和文化品质。
诚信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并且,也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发扬光大。
作为牛栏山酒文化的魂,今天的牛栏山人又是如何打造新的诚信系统的?
牛栏山企业精神的首条便是“诚信”。牛栏山的诚信系统由两者共同构架:其一是酒之诚信,即产品之诚信;其二是企业之诚信,即人的诚信。
秉承产品诚信的传统,自1952年牛栏山酒厂建厂以来,半个多世纪的漫漫长路,百年牛酒之诚信,已愈来愈锃亮它的光泽。
当人们一盏百年牛酒纵情相敬,也许不会意识到在那晶莹的酒色之内,隐匿了牛栏山人对酒之品质的多少承诺与追求。优质的原料、传统的酿酒工艺其实只不过是牛栏山美酒品质的基本要求,一代又一代的牛栏山酿酒大师们,为了将百年牛酒的品质追求到一个至极的境界,既承继传统,又用科学的方法大胆创新,才酿制出百年牛酒绝世的香醇。
百年牛酒的品质,同样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萃,道法了自然,抵达了一种“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地。
天,即天时,是漫长岁月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品质。
地,即地理,是顺义的土壤和水系赋予给百年牛酒的先天要素。
人,则是代代相传的酿酒人用智慧不断完善百年牛酒的酿酒工艺,使之不断地超越自身,寻求至善至美的品质。
诚信,更是牛栏山人的诚信。
在今天的牛栏山人心中,诚信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深深地植根在骨髓里的一种神韵。
“质量就是生命。牛栏山酒厂有一百个理由把食品的安全问题作好,而没有百分之一的理由容许对产品质量的忽视。”张树峰如是说道。这也是每一位牛栏山人共同的心声。
品质之二:求真
求真是一种人生态度。
“企”字“人”为首,企业如人,因此,也可以这么说,求真是一种企业的人生态度。
牛栏山人的求真,是一种具备忧患意识的求真,也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求真。
2002年,牛栏山酒厂正式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开始创建学习型企业实践。首先,便从领导干部层开始,“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从理论学习入手,不断深化认识,提高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其二,使职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改变职工的工作观和学习观。改变传统企业职工听命于上级命令的被动工作观;改变学了也没用的消极学习观。为此,在创建工作中,牛栏山精心构建起厂、车间(部室)、班组纵向三级和党政工团横向四层矩阵式推进体系,以转变观念、提升创造能力。
其三,在企业内部建立终身学习制度。
“重在决策,力在执行。”张树峰的这八个字不但概括了如今的牛栏山整体的工作氛围,在建设“学习型企业”当中,“重在决策,力在执行”的“八字经”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建设学习型企业的过程里,牛栏山酒厂一贯的“以人为本”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终身学习制度实施以来,学习的风潮如同浓浓的春意般蔓延在牛栏山厂区内,每一位牛栏山人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构建学习型企业的工作得到了明显的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性的社会化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终身学习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化教育培训取得新成效。
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不仅建立了以职工“奉献企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个人愿景为基础、以“打造中国二锅头第一品牌”为最终目的“愿景塔”,还开发牛栏山的人才资源,建立一个永备的人才库。
牛栏山人懂得,只有用求真的态度,吐故纳新,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企业才能不断地完成自身使命和肩负的责任,才能推功牛栏山企业文化体系向更高层次迈进,牛栏山酒文化和文化酒时代才能拥有更强大的原动力。
品质之三:开放
开放是一种胸襟和气度。
开放同样是一种视野和思维。
从久远历史中走来的牛栏山,需要开放的胸襟和气质,需要开放的视野和思维。
牛栏山企业文化所表达的开放,不再仅仅是让自己走向市场走向辽阔的世界,还有一份让世界了解牛栏山的酒、牛栏山的人、牛栏山的酒文化的含义。这种“双向”的开放,使今天的牛栏山在蓝色的市场之旅中,迈得更具有力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翻过20世纪的那道山脊进入新的千年,在崭新的经济环境下,不具备 开放的思想,企业发展必然会停滞于既定的模式而逐渐失去生机。
开放的牛栏山,因而也跳跃了顺义一堣,成为一张“北京的名片”,成为中国的酒,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又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北京市王歧山市长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顺义代表团讨论时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顺义还有—个产品我认为很有潜力,就是牛栏山二锅头。我本人不喝酒,但是我听喝酒的人跟我讲,牛栏山二锅头很不错。而且,我认为,二锅头是能够代表北京的一个产品,对很多欧洲人而言,他们对二锅头的接受程度比茅台还要高,将来很有发展潜力。”
开放的企业,开放的人,开放的胆魄和思维,使牛栏山企业文化富有新的活力。
当百年牛酒香飘世界,世界也在瞩目牛栏山。
品质之四:创新
创新是现代企业求得发展的灵魂。
牛栏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着浓郁的时代风格。
譬如,开创一个百年牛酒的酒文化时代,就是牛栏山人一种前沿性的创新意识与思想。“明者远见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孙子兵法》中的这一条就说明了要有远见卓识的道理。在当前这个“群雄逐鹿”的市场,如果没有超前的战略意图和手段,依旧不过草莽之雄,沦于寻常。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必然谈不上有远大的前程。
开创一个百年牛酒的文化时代,这一创新,不仅包含了百年牛酒的又一次发展尖峰,还蕴藏着发动酒业新革命的某种信息。这场在牛栏山企业内的酒业革命,其根本在于将“品牌战略”的中国酒业界引导和提升到了一种“文化境界”的层面上。
牛栏山人的创新,还有品牌上的创新。
众所周知,二锅头从来就是一类百姓们的酒。但牛栏山人却偏偏要将他们的二锅头注入一股王者风范----从1999年始,一系列的高档次的牛栏山二锅头,一进入市场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此举是对中国二锅头的一次重新定位,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二锅头在市场中的地位:二锅头可以是大众化的酒,是百姓的酒,但它的血脉里同样也流淌着高贵的品质。这是对中国二锅头的一次鼎力革新。
当高档位的百年牛酒进入市场后,牛栏山经营上便取得了立竿校影的成就,短短数年,其销售比例便达到了牛栏山总销售额的百分之三十,并还以每年百分之八的速度在增长。
创新在牛栏山还是一种对传统酿酒工艺的不断突破。永远的传承,不懈的创新,构成了贯穿牛栏山酒文化史的两条主线,也构成了他百年完美品质的两块基石。传承、创新,再传承、再创新,昨天的牛栏山如此,今天的牛栏山更是如此。
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成为一流的企业。
今天的牛栏山酒厂,便是如此。(刘 勘)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