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树林:再见,中石化
在苏树林看来,过去的四年时光,值得终生铭记。在这段岁月中,他执掌的中国石化经历了国际油价历史最高点、全球金融危机等宏观环境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他带领中国石化打过炼油翻身仗,在危机中低谷反击,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成长之路。2010年,中国石化的利润离千亿元大关只剩一步之遥。
这一幕幕,让苏树林的“十一五”充满故事,个人经历也因而绽放着传奇色彩。在过去五年,他与石油央企分分合合,在高管与高官的身份变换中努力探寻新的突破,为下一个五年再度步入政坛赢得空间。
故事从2006年10月讲起。时任中国石油(601857,股吧)集团副总经理的苏树林,调任辽宁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9个月后,陈同海事件东窗事发,45岁的苏树林临危受命,重返“石油系”,出任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迅速稳住局面。
一上任,这位央企少帅就明确表示:“中国石化集团新领导班子不踢‘头三脚’,不烧‘三把火’,要平稳地推进各项工作,过好长久日子。”这话,不是说说而已。苏树林言出必行。
他习惯和善于深入调研,聆听各个层面的声音。上任之初,他走访了总部机关的各个部门,从公司大楼顶层到地下室,一一推门进去,熟悉和了解情况,感受中国石化传统与文化。他因而给人留下稳健务实的印象。
苏树林给中石化带来的是一种谐和的气息。出身基层的他,深知石油一线条件非常艰苦。在他执掌期间,中国石化将收入分配进一步向基层、科研和海外员工倾斜,最好的一餐要在食堂,严格落实健康体检、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疗养、休假等措施。
对于当年石油行业改革留下的后遗症,苏树林尽力弥补,制定实施了有关群体利益调整、住房补贴及集资建房、帮助协解人员再就业、将劳动家属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帮扶救助贫困职工等政策措施,让人感到国企的人情味。
苏树林在中国石化威信很高。因为,他带领中石化谋求更大发展,大刀阔斧强化上游业务和国际化战略,并创下佳绩。以天然气开发为例,在苏树林的推动下,川气东送和榆济管线两项大工程全面上马建设,这使得中石化“十一五”期间天然气产量翻了一番,由63亿立方米增加到了123亿立方米,翻了一番。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石化乘势出海。2009年,中国石化集团以72.4亿美元的收购金额,成功并购瑞士addax petroleum石油公司,完成了中国迄今最大的一笔海外油气资产收购,成为中国石化的“转型收购”。
在苏树林任期内,通过收购Addax石油公司和加拿大Syncrude油砂、安哥拉油气区块、俄罗斯UDM、哈萨克斯坦CIR公司、Repsol巴西公司部分权益等一批油气资源项目,中国石化初步完成在全球战略油气区的布局,权益油年产量由“十一五”初期的208万吨上升到1810万吨,增长7.7倍,年均增加3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