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梅州市各酒类生产和衷共济

华夏酒报 2010-08-30 10:12 酒类
树品牌扩规模提效益 梅州发展酒业打好“三张牌”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梅州市打造“广东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梅州酒业实现了连年快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梅州酒业与国内的发达酒业产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业内人士认为,梅州酒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只要重视解决好规模偏小、品牌不响、效益不高等问题,就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现状:产业基础较好 发展速度加快

     梅州市的酿酒产业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梅州全市持有酒类生产许可证企业57家,共持有酒类生产许可证91张,其中白酒生产许可证47张(国证15张、省证32张)、啤酒许可证1张、黄酒许可证22张、配制酒许可证21张,梅州全市酒类生产能力约6万千升,生产企业占地面积共64万多平方米。

     近年来,梅州市打造“广东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酒业生产产值和税收均连续两年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近两年来,梅州酒的销售市场也由单一的区域内向区域外多元扩展,有效地开拓了省外市场。长乐烧通过组织市场销售拓展队伍,加大营销投入和广告宣传,开拓了湖南、江西、福建、广西、海南等5省区的产品市场;大埔三河酒业通过旅外乡贤积极寻求外销渠道,开拓了北京、上海市场;南国白珍珠利用本公司的有利条件,将产品打进了上海;珍珠红狠抓产品开发,出口市场逐渐恢复。   

  差距:规模偏小、品牌不响、效益不高

     尽管梅州酒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问题也同样存在,与国内的发达酒产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偏小、品牌不响,从而导致整体实力不强,企业效益不高。

     目前,梅州市酒类生产企业约6万千升的总产能,尚不及国内一个大酒厂的产能。因此,在生产总量上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具体到企业层面,57家持有酒类生产许可证企业分布在全市的8个县(市、区),大多数规模较小,其中年产量在3000千升以上的企业仅占8%,而年产量在300千升以下的企业却占了一半以上,这些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部分还停留在小作坊水平。由于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导致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产量难以快速上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梅州酒业培育了80多个品牌。“中国米香第一窖”、国家优质酒长乐烧,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等一批含金量极高的名片。广东明珠珍珠红酒业有限公司的“珍珠红”是首批获国家商务部认定的 “中华老字号”,2008年还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此外,“南国白珍珠”、“三河坝”、“一线天”、“客家磊花”、“客家娘”等品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其他品牌却相对弱小,影响力普遍不强。梅州市高端产品酒不多,中低端产品酒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其中有一半左右是散装酒。从市场结构来看,面向农村市场和城镇中低消费群体的产品占据了主体。区域结构中,梅州酒的销售主要以本市为主,在梅州之外主要是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和河源等周边地区以及江西等省外的客家人聚居地。

  出路:擦亮品牌、规模经营、提高效益

     在新形势下,梅州酒业如何做大做强呢?业内人士认为,关键是要擦亮品牌、走好规模经营效益发展之路。

     梅州市经信局副局长江剑欧在接受采访时说:“梅州酒业发展潜力巨大,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酒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推进,力争用5年时间,把梅州打造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高档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具有鲜明特色并在国际市场产生一定影响的黄酒生产基地和广东亚热带果酒的领军地区,使酒业成为梅州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

     江剑欧认为,要实现以上目标,品牌建设最为关键。“梅州要在被授予‘广东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下大功夫创建‘中国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加大米香型白酒原产地保护力度,使梅州成为全国酒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他还认为,梅州必须整合酒业发展资源,加快规划引导,大力培育扶持优势企业,加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创新体系,构建现代营销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提质量、扩规模、强管理、上水平。通过创建“中国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带动梅州酒类生产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尽快培育出3至5个国内知名的酒类品牌和一批区域性优势品牌,使高中档酒产品的比例明显提高。

     据了解,规模经营增效益已经成为梅州市各级政府和主要酒类生产企业的共识。从去年起,梅州市的主要酒类生产企业都纷纷增资扩产。其中,长乐烧酒业从去年起增资1.52亿元;明珠珍珠红酒业在去年增资25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决定加大投入选址重建新厂,建设一个花园式的绿色环保工厂;五华五稻酒业引资5000万元异地兴建白酒生产线;梅州八乡情酒业投资3000万元征地100亩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一线天酒业也计划3年内增资50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此外,梅州市政府正在着手引进一家20万千升级的啤酒生产线落户梅州。这些项目建成后,完全可以在规模上“再造一个梅州酒业”。

     梅州市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刘仰兴认为,梅州市各酒类生产企业要树立和衷共济、抱团发展的思想,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实行差异化发展,在酒文化建设、区域品牌宣传等方面要形成合力,共同把梅州酒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