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龙井传承难 80后炒茶人只三个
炒茶新人21岁
笑起来一脸孩子气
地上大竹匾里摊着碧绿的龙井青叶儿——这是刚采摘的龙井秋茶,村民们叫它“小春茶”,叶片大,比明前雨后的茶叶难炒多了。“这茶若炒得不好,叶片卷不拢来,成了‘大刀片’,就失败了。”双峰村村长王乃国说,“炒小春茶最能练技术。”
40口炒茶锅在龙井村村委办公楼里整齐地排放成4列,40个炒茶人里,一张年轻的脸庞被时尚的过耳短发半遮着,特别引人注目。21岁的应建刚是杨梅岭村村民,家里有4亩茶地,他是家中惟一的儿子,笑起来一脸的孩子气:“我父母从小就告诉我和姐姐,我们是茶农,一定要学会炒茶。”不过村里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很少,他说:“小时侯村里一起玩大的伙伴里头没几个人愿意学炒茶,太苦了。”
应建刚刚刚入门,今年家里的春茶,他炒第一道“青锅”,难度更高的第二道程序“辉锅”由他父亲完成。
穿大红色T恤的俞广立今年24岁,家住茅家埠村,他“段位”更高些,已经可以完成手工炒茶全过程。俞广立说:“我还有个双胞胎哥哥,也在学炒茶。”
龙井贱卖3年
一朝点拨茶价涨
每位炒茶手身后都站着一位师傅。“炒茶最前面5分钟,不能重压,否则水分蒸发不了,闷在茶叶里,颜色就黄了。”杨梅岭村29岁的李祥一边炒茶,一边听师傅点拨。
李祥家里有三四亩茶地,他每年都辛苦养护,可同样的明前龙井,以前他炒的茶叶卖给茶叶公司时,价钱总是比人家低。“3年卖不好!我们隔壁邻居看着都替他着急!”村民老应说,“人家卖1000元,他的只能卖800元;人家卖500元,他的只能卖300元……”李祥一直没掌握炒茶技巧,直到去年跟了师傅应云展。
“刚刚只学了一年工夫,我眼看着他技巧一下子提高了。”老应说现在李祥炒的茶再也不会贱卖了。
3位80后
能填补青年炒茶手断层吗
西湖风景名胜区目前有茶农5700多人,会炒茶的仅50%左右,而且年纪大多在40周岁以上。西湖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再不提倡年轻人学炒茶,西湖龙井的炒茶技艺今后将可能失传,后人可能喝不到手工西湖龙井了。”机器炒的茶看看漂亮,口感却比全手工茶差很多。
“手工龙井传承”已经成了当务之急,西湖景区管委会社发局局长赵宏权一直为此伤脑筋,他说:“借秋天采摘龙井‘小春茶’,我们举办茶事活动,就是要让‘手工龙井传承’这根筋不放松。”社发局和西湖街道请村里的高级炒茶技师和年轻炒茶手结对,手把手地教炒茶。“明年春天,凡是徒弟考出技师资格,师傅可以获得1千元奖金。”赵宏权说。
“虽然是免费培训,人也不好叫啊!”带队的村长们感叹:“上了大学的孩子,都希望找高薪工作,哪里肯学炒茶;家里经济条件好点的,头脑活络的,都做生意去了。”
区区3位80后能填补青年炒茶手断层吗?虽然我们都有这样的担忧,不过至少这样的场面让村民们看到后继有人的希望,杨梅岭村村民应云生说:“你别看他们现在还生疏,没准未来能当上炒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