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特色茶叶给农业带来充满生机
黄山市既是一个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也是一个以“三农”为主的山区城市,特有的自然资源、浓郁的地域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黄山农村的与众不同:这里的农村不是穷乡僻壤,而是长期受到徽文化浸润和滋养的诗书之乡;不是黄土高坡,而是处处青山碧水环绕的生态之乡;不是残砖砾瓦,而是到处遍布着古村落、古民居的文物之乡;不是广袤平原,而是大量出产茶叶、茶油、菊花等品质优良、品味俱佳的山珍之乡;不是偏于一隅,而是随着大交通的改善能够通江达海、面向长三角的开放之乡。
近年来,黄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山区实际,以农业农村经济“八个一批”为抓手,做大做活特色农产品文章,加快发展具有黄山特色的现代农业,有力促进了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0年黄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16元,较上年增长17.7%,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797元和1431元。
——主导产业雏形已就。近年来,黄山市各地立足生态和物产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茶叶、竹木业、蚕桑、果蔬、中药材和养殖业等产业基地建设,筑就了黄山现代农业的基本格局。 2010年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46亿元、林业综合产值达69亿元。在这些主导产业发挥支柱作用的同时,黄山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去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605万人次、收入78.1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黄山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茶叶是黄山市最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黄山市连续制定出台一系列加快茶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并建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力推进茶叶“双十”工程(用三年时间,依托10个省市级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建设10万亩高效生态茶园基地),全市茶园面积71万亩,占全省面积的35.5%。在抓好茶叶基地的同时,全市还建成商品用材林438万亩、竹园98.8万亩、油茶10万亩、花卉苗木4.6万亩、桑园12万亩、果园22万亩、商品蔬菜12万亩、中药材10万亩、蜂群16万群以及各类养殖小区300多个特色农产品基地。
——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近年来,黄山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扶持特色农产品发展,同时利用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2010年,共申报各类农业项目75个,争取部、省扶持到位资金近亿元。目前,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共30家,市级龙头企业101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0亿元。
——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发展。近年来,黄山市在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扶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已达650家,会员4.5万余人;发展订单农户17万余户,占全市农户数的48%。这些专业组织的服务领域涵盖了茶叶、水果、蔬菜、畜禽、蜂业、粮食等行业。
——质量安全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黄山市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2010年,全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面积达105.01万亩,其中,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认证面积达69.8万亩,占茶园总面积98.3%,居全省首位。全市共制定茶叶、食用菌、贡菊、蚕桑等各类农产品市、县级地方标准规范112个,建立国家、省、市和县级标准化生产基地7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覆盖率达82%。蔬菜、畜禽等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
——品牌创建不断提升。近年来,黄山市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强化企业品牌意识,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目前,全市已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6个省名牌农产品、26个省著名商标、17个省名牌产品。黄山众多特色农产品以卓越的品质已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有的已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农业对外开放空间日益拓展。自2005年以来,黄山市已连续7年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举办了以“名山、秀水、黄山茶”为主题的大规模名优农产品展示推介活动,通过展示推介不断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在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利华、北京德青源等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农业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2010年,全市共引进农业招商项目200个,到位资金15亿元。
一片片充满生机的锦绣田野,一张张熠熠闪光的特色名片,一家家蒸蒸日上的龙头企业,正连接成黄山农业一波波发展的大潮,演绎着黄山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进行曲。新的起点上,黄山市将努力发挥资源优势,在培植特色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上做好文章,不断展现出黄山农业的无穷魅力。
歙县:游新安山水 品歙县名茶
新安江山水画廊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全长约百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风景如画。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是诗仙李白在游览新安江之后提笔书写的传世佳作。新安江是古徽州文明的摇篮,是造福歙县50万人民的母亲河。世界旅游组织规划专家昂瑞特先生游过新安江后大为赞叹:“真是太美了!这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 ”
歙县是中国茶叶主产县之一,也是安徽省第一产茶县,所产的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绿牡丹、黄山银钩、黄山白茶多次在国内外获金奖。其中黄山白茶、雪岭青(毛峰源祖),宋代即为贡茶;黄山毛峰、顶谷大方、绿牡丹、银钩四只名茶,1986年起被外交部选为国家礼品茶。一县之内,被选作贡茶或国礼茶的名茶品种如此之多,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故歙县也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国礼茶之乡”。
近年来,歙县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6.7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原生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汪满田”牌黄山毛峰获中国名牌农产品;“汪满田”牌滴水香、“云谷”牌袋泡茶、“洪立安”牌顶谷大方、“雅盛”牌黄山贡菊获省名牌产品。全县茶叶品牌企业45家,全国茶业百强企业3家。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3家。全县注册茶叶商标80多枚,其中省著名商标3枚,市知名产品7个。
徽州区:“三化”并举 力促茶农增收
徽州区作为 “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积极发挥“黄山毛峰”品牌优势,“三化”并举,力促茶农增收。一是打造基地生态化。以茶园基地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点和统防统治队伍,对全区5万亩生态茶园进行了绿色防控,采取“五统一”生态茶园管理措施,实现茶叶有机、绿色、健康。二是普及加工清洁化。全区加大对茶企业的扶持,加快清洁化厂房建设步伐,实现了杀青、理条、烘干整套黄山毛峰茶叶清洁化生产。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引进20多条黄山毛峰清洁化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其中投资6000多万元的谢裕大杨村分厂茶叶清洁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实施销售品牌化。该区连续7年组织茶企业参加上海(北京)茶博会;连续4年成功举办“中国名茶之乡——黄山毛峰”开采节;组团参加中国“十大名茶”论坛等活动,先后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称号。“漕溪”、“谢正安”、“千秋泉”、“紫霞”和“洪通”牌黄山毛峰均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并相继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 “谢裕大”黄山毛峰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
通过“三化”并举,该区今年实现茶叶产量 1510吨,茶叶一产产值 13850万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 4616元,同比去年人均增收5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