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兰州蔬菜市场的现实与无奈

甘肃日报 2011-10-18 09:42 蔬菜
调查 夏秋季节来临时,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兰州周边有这么多蔬菜基地,为何在本地菜大量上市的时候,菜价

调查

  夏秋季节来临时,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兰州周边有这么多蔬菜基地,为何在本地菜大量上市的时候,菜价依旧这么高?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现象:本地蔬菜大量外运

  菜农:不愿意进入兰州市场

  兰州附近有大大小小十几处蔬菜基地,其中,榆中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也是高原夏菜的主产区,蔬菜品种超过30多种,预计今年产量将超过十亿公斤。守着菜园子,为何兰州菜价还降不下来?

  蒋宜培老汉是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村的村民,他就靠种植菜花等蔬菜为生。说起菜价涨跌,老汉脸上早已没有惊诧和失落。他告诉记者,每年蔬菜收购价格都会起伏。站在自家菜地前,他指着一种蔬菜说道:这是散花,现在的收购价格高达3.5元一斤;普通菜花经过前几天的大跌后,现在每斤收购价格是2元左右。

  蒋宜培说,今年菜花的收购价格先稳定、后跌落、再涨起。“6月份一斤收购价格1.7元,到了7月底8月初,一斤只有0.3元钱。”

  这些菜都是南方老板统一收购。蒋宜培告诉记者:“菜价都是南方老板在定,我们只需要把菜装车,运到冷库即可。”

  在菜花价格大跌时,他们为何不将菜就近运至兰州销售?蒋老汉道出心里话:“虽然南方老板的收购价格有波动,但从全年来看,还是比兰州市场的价格高很多。再者,我们自己拉菜去兰州市场销售,费时费力。还有,运往南方的蔬菜,都是‘精品菜’,菜价高,在兰州没有销路。”

  何谓精品菜?以菜花为例,必须饱满、白净无杂质且形状圆润。据了解,兰州周边很多地区已经将精品菜作为蔬菜外销的主要途径。南方老板诱人的收购价格将精品蔬菜运往外地市场,也就是说,兰州市周边的蔬菜种植基地的菜,其实和进入兰州市民餐桌的菜,没有太多必然联系。

  虽然蔬菜价格时有波动,但外地较大的需求量既保证了蔬菜的销路,也保证了菜农不会因价格波动产生大的损失。兰州市主城区能够消化的蔬菜不到该县产量的十分之一。农户坦言:“蔬菜市场一天一个价,与其被动等着本地收购商零星收购,不如一次性卖给大客户,也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的麻烦。”

  蔬菜批发商:兰州市场和南方市场没法比

  菜农不愿意涉足兰州市场,菜老板呢?

  记者在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村见到了郝女士,她至今还能够回忆起10年前,自己拉着小板车进兰州城卖菜的经历:推着小车到处转,从早到晚还卖不完。赚不到10元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赶紧回家准备第二天的菜。

  但是,席卷而来的规模化蔬菜批发模式到来后,包括郝女士在内的蔬菜种植户,早已舍弃兰州市场小打小闹的销售。

  以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为例,其规模至少有20个大青山蔬菜批发市场那么大,集装箱大车可以直接开到楼顶卸菜。“卸菜速度有多快,出售的速度就有多快。”一位菜老板如此感叹。

  哪怕外地蔬菜收购价格跌至冰点,也没有任何人愿意把蔬菜运往兰州销售。向杭州方向发菜的丁老板说:“我们每天发3车菜,从不间断,也不敢间断。杭州、广州等地巨大的市场需求量是我们无法放弃的。如果中断蔬菜供应,将失去南方市场。我们看的不是哪一天的价格涨跌,我们关注的其实是一个季度甚至全年的赚还是赔。所以,短暂的赔本生意,我们还要坚持做。”

  说起兰州市场,很多菜老板表示:需求有限、潜力有限,不愿涉足。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板收购了一车胡萝卜,经过去根、清洗,装包后,运往南方市场,不巧的是,当天胡萝卜无价无市。菜老板宁可将这批精品菜通过交易市场交给方便面企业切丁,也不愿意运回兰州市场销售。

  所以,纵使是夏秋季节本地蔬菜大量上市,兰州周边的蔬菜还是大量供给南方市场,这和市民希望价格下跌的想法无法吻合。

  无奈:守着菜园子却缺乏市场话语权

  守着菜园没菜吃或吃高价菜,这就是兰州蔬菜市场的现实与无奈。

  8月中旬,蒋宜培老汉向冷库交易了500公斤菜花,经过筛选,只留下350斤精品菜,其他的都被淘汰了。被淘汰的蔬菜,则被其他蔬菜商贩以每斤不到0.10元的价格收购。蒋宜培说:“这些菜拉回去没地方放,卖不掉,还不如廉价卖给贩子算了,这些菜最终流入兰州市场。”

  在榆中县定远镇一家冷库边上,记者还看到这样一幕:一个人在精品菜筛选后遗弃的菜堆里不断穿梭,不一会就拾起一摩托车白菜。通过询问,他每天都来这里捡废菜,“拉到路边,一斤白菜能卖5毛钱。”

  知情者透露,像这样收售尾菜、废菜的毕竟还是少数。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兰州周边蔬菜的大量外运,也使得兰州蔬菜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力,也就丧失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

  探究:兰州菜价缘何这么高?

  时下,兰州菜价不断攀高。根据兰州市物价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兰州蔬菜平均价格涨幅13.5%,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

  在丧失市场话语权的前提下,兰州的高菜价是怎么形成的?记者探究,排除各种人为因素,兰州蔬菜市场价格已经形成体系,高价位蔬菜缘于价格体系内部利益分配,推动蔬菜价格上涨的最大因素在于零售商贩的加价。

  本地菜无法起到价格标杆的作用

  “每年5月以后,是本地蔬菜上市时期,抛开极端气候的影响,按理说菜价不应该这么贵。”花了20多元钱,提着一袋蔬菜的王玉英不解地说。

  王玉英的疑惑代表了大多数兰州市民的声音。

  记者在白银景泰看到,地头一斤洋葱的价格在0.10元上下,大砂坪的批零价格在0.4-0.5元,而到了零售环节,一斤洋葱的价格则涨至0.70元以上。需要关注的是,外地菜种和本地菜种在季节交差过程中,外地菜价格会对本地菜产生影响。

  兰州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副总经理牛学维表示:兰州菜市主要以外地菜为主,本地菜是夏秋季节的阶段性供应,但是这时外地菜还是占有很大市场份额。外地菜价居高不下时,本地菜价心理价位不会低。

  他进一步分析:兰州菜的供应,长期由专业人员负责各个流通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不会区分外地菜和本地菜的。一年当中,他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做外地菜,流通环节以经营外地菜为主,所以定价也是以外地菜为标准。

  业内人士则表示:在大多数时间以外地菜价为主导的市场价格体系中,想让本地菜在某个阶段独立改变价格体系,几乎不可能完成。

  冷静看待动辄200%的利润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大清早赶到“早市”,采购直接从农村拉来的又新鲜、又便宜的蔬菜。

  然而,这样的“早市”并不多。采访中,菜农普遍表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更没有经验去直接出售农产品。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农产品出售逐渐专业化,流通环节的从业人员数量已经大于生产环节,各个流通环节都有自己的利润。

  这是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链条:减少流通环节,农产品无法迅速流入市场;发展流通环节,势必层层加价,市民喊贵。

  在这个链条里,加价幅度最大的无疑是零售环节。在批发市场每斤0.4元的菜花,最终到了零售环节可以高达每斤1.4元。从事蔬菜零售生意的白雪梅直言:“从批发到零售环节,的确存在200%以上的利润。”

  白雪梅在红山根摆着菜摊,每天凌晨4点她就去马滩批发蔬菜,不分冷暖。“这个生意我干了15年了。房租涨价了,我们也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需要。就算每斤菜我能赚1元钱,我们一家子一个月也就不到4000元的收入。”她说。

  一些专家表示:零售商贩的利润不同于企业,企业的利润率是建立在庞大销量的前提下的,比如蔬菜批发企业一斤菜赚5分钱,一天批发50吨,利润就是5000元钱。

  白雪梅回忆,2010年以前,夏季的辣椒每斤只卖0.80元,而现在每斤几乎没有跌下1.2元。“以前,在雁滩、安宁都有种菜的,他们拉来的菜便宜,我们卖的也便宜。现在的菜都是临洮、永登甚至更远的地方来的,批发价格比以前贵多了。”

  白雪梅说:“零售价格是我们自己定的,像我这样马路边卖的就相对便宜一两毛钱,因为我没有摊位费也不用上税。但有固定摊位的价格就高很多。”

  破解价格堡垒,政府任重道远

  面对不断上涨的蔬菜价格,9月7日,兰州市物价局出台价格干预措施,全市8个主要大型商场超市,大白菜、番瓜、西红柿、长茄子、青椒及五花肉等“五菜一肉”售价要维持在限价标准以内,否则将予以处罚。9月14日,兰州市物价局将限价蔬菜范围增加,补充了莲花菜、土豆、绿萝卜和黄瓜等菜品,同时将监管范围扩大到了近郊4区超市和标准化菜市场。

  此举一出,引来市民的叫好声。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华林认为,政府干预市场,从短期来看,确实让市民得到了一些实惠。可就长远而言,终究还要市场自身说了算,限价举措不过是权宜之计。”

  甘肃省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郝建林建议说,“从根本上说,政府限制蔬菜价格是为保障民生,如果能有效扶持种植,高效率实现‘农超对接’,让‘地头菜’进入城区市场无阻碍,那菜价自然会有所降低,也符合市场规律。

  在政府限价的同时,更多的声音趋向于让蔬菜价格“软着陆”。农民直接进城售菜不现实,那么“农超对接”能否发挥作用?记者了解到,目前“农超对接”推行速度缓慢,不管是农民还是市民,要想享受到该模式带来的实惠,尚需时日。“农超对接”,就是将生鲜食品直接由田间地头直销超市。由于省去了众多中间环节,超市反而有余地给出比中间商更高的收购价,农民由此获益更多。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在超市买到价格更实惠的农产品。然而,在大部分菜农看来,“农超对接”很不现实,主要是菜配难度太大。“如果超市需要10样菜,而我的地里只种了2样菜,那剩下的8样菜,你让我上哪去弄?只能从批发市场配货,但是价格肯定就高了,再加上运输成本,拉到超市的价格说不定还会比现在批发商直接供货的价格高,哪个超市能要我的货?”

  这种“菜园子”和“菜篮子”的两头对接有多难?一位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老板为了和零售环节直接对话,甚至在自己的菜箱子里偷偷藏了电话号码,期望对方可以与其联系。他告诉记者:“那样我们的利润会更大,市民面对的菜价也会更加便宜。但是,谁破坏了流通环节的游戏规则,谁就会被淘汰出局。”

  观察人士表示,在这种背景下,“农超对接”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单个的农户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对接,要有大型的合作社或者企业来承担对接工作。合作社要实行标准化生产,因为超市的农产品一般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再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必要的时候要进行相应的示范指导,协调好各方利益,建立一套完善的与现代化农业体系相配套的生产、流通方式,从而起到降低菜价乃至改变一个地区整体价格体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