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价走高是抛空机会
白糖近一个月来一直呈现低位盘整格局,似乎再也没有下跌的动力,即使在上周现货价格普遍下跌100元/吨左右的情况下,SR901合约期价虽然创出了3240元/吨的新低,但上周收盘却较前一周上涨1元/吨,本周二更是在国内总体商品趋弱氛围的带动下,SR901合约期价创出3212元/吨的新低,但尾盘随着主力空头的大幅减仓,期价收了一颗锤子星,一根单针探底大有反弹的意味。本周三,糖价整体呈现上涨走势,期待已久的反转就要出现了吗?
巨大库存强压糖价反弹幅度
中国糖协公布的7月销售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剩余库存为336.34万吨,如果假设8、9月的销量与前几个月增长相同,以此计算本榨季结转库存将达到163.65万吨。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下游消耗糖的数量来分析本榨季的白糖销量和库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累计生产糖果等含糖食品共2784.2万吨,去年同期为2460.11万吨,同比增长13.17%,以此测算本榨季的白糖销量为1160(上榨季国内糖市总销量)×1.1317=1313万吨,期末库存为1484.02(本榨季国内糖市总产量)-1313=171万吨,两种方法的计算的数据非常的接近,加强了数据的可信性。
从历史比较看当前现货价格
上周末产区现货报价普遍在2800元/吨附近,昆明报价甚至接近2750元/吨,这样的价格在历史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我们回顾1992年至今的柳州现货价格,16年间分别在1992年、1999年和2003年出现了三次底部,底部价格依次为1500元/吨、1985元/吨和2140元/吨。而这3年截至当年8月底对应的库存分别为200万吨、255万吨和232万吨。目前,市场估计2007/2008榨季截至8月底的库存为289万吨,从历史对比来看,当前的2800元/吨的价格并不算很低。因此,从现货价格发展趋势分析,柳州现货价格有向2600元/吨靠近的可能。
主力901合约大幅减仓,期价上涨动能缺乏
根据白糖交割标准,901合约所交割的必须是2008/2009榨季的白糖,而新糖一般在10月份才开榨,加上注册仓单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有人认为如果901合约的持仓量足够大的话,期价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但截至周三收盘时,901合约已由最高时的53万手减仓至不足34万手,这部分反映了多空双方持仓意愿的下降,如果后期持仓量继续下降,则基本可以排除期价长期趋涨的可能性。
多头的目的有望实现吗
目前,901合约以及后续月份大幅升水,笔者认为在于多方认为2008/2009年度的白糖供需格局将得发生变化,但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广西产区2008/2009榨季甘蔗种植面积不减反增5%,如果将减产寄希望于霜冻等自然灾害,未免有些空中楼阁。而且,即使自然灾害发生,但随着蔗农和地方政府抗灾经验的积累,实际影响程度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比如今年年初出现了百年一遇的雪灾,虽然一度把价格炒高到5000元/吨以上,但最终发现产量并没有减少。与此同时,部分看多人士可能还寄希望于国家收储或出口政策的改变,本年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已收储110万吨,但由于库容有限、白糖保质期相对较短,后期国家再度大量收储的可能性不大,甚至今年收储的白糖在明年价格出现反弹时也有可能很快会抛向市场。至于出口,我们国家暂时还没有白糖出口配额,在这种情况下,有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当国际与国内白糖价差达到1200元/吨以上,且国内白糖价格跌破2600元/吨时才有出口的可能性。另外,最近不少人提出了用甘蔗生产乙醇的想法,想法虽然诱人,但只要稍微思考一下,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一是国家不会批准这样的项目上马,因为长远来看,我国的白糖供应肯定是不够的,政府不会再重蹈前几年玉米(资讯,行情)乙醇项目的后路;二是乙醇和白糖生产工艺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白糖生产企业要转型生产乙醇,转型成本较高,且这样一来可能会拉高糖价,最终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收益,因此,制糖企业也没有积极性去转型。
综上所述,巨大的库存将在较长时期内限制白糖价格反弹的高度,但面对已经经历持续下跌的糖价,空头再往下打压的意愿也不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久盘必跌,随着本榨季所剩时间越来越短,最终的库存数量终将浮出水面,如果如预期那样期末结转库存将达到160万-170万吨,那么不但本榨季的现货价格有再度下跌的可能,就是下一榨季的价格也不容乐观。
- 上一篇
我国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其面积占我国常年糖料面积的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的90%以上,甘蔗产业已成为我国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 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3年,我部颁布实施了《双高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促进了甘蔗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
- 上一篇
白糖将探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低价
回顾过去较长时间,我们对糖市趋势的分析已经足够有耐心了,就如当前乐观的多头一样有着令人佩服的执着,然而结果却是极大的反差。这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是糖业界最好的市场调研新课题的考验。如果说现货是期货发展的基础,那么供求决定现货价格基础更加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