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绿豆涨至12元每斤是炒作?

食品产业网 2010-05-21 14:35 豆类
南京绿豆涨至12元/斤疑遭炒作-食品产业网
  绿豆:12元一斤(去年5元多)

  绿豆芽:1.5元一斤(去年最低5角)

  绿豆糕:8元一斤(去年5元多)

  绿豆冰淇淋:2元一只(去年1元多)

  天热了,绿豆汤成了很多人家的消夏主打。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今年绿豆价格却突然翻了几个跟头:去年刚上市时才5元/斤,而今年每斤竟然高达12元!

  为什么绿豆价会在一夜之间飙升?难道也是有群人像“炒大蒜”一样“炒绿豆”吗?这次绿豆价格飙升,是否也让一些人一夜暴富?昨天,记者对南京市场进行了探访——

  12元一斤

  今年吃绿豆叫人“上火”

  南京市民张阿姨买菜的时候有点烦,印象中四五元钱一斤的绿豆居然卖到12元一斤,“不是降火,太上火了,贵得让人受不了!”

  “别说你接受不了,我们也接受不了。”迎宾菜场里一个杂粮店的老板说,自己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贵的绿豆。

  “卖不动!一听这个价格,谁还买啊?”一些摊主都表示绿豆卖得非常不好,“往年这个时候,一天也能卖掉一袋了(50斤),现在一天卖不了10斤”。

  “像我们家每个月的菜钱就这么多,大米涨了也得买吧?蔬菜涨了也不能不吃,但是绿豆不是必需品,这么高的价格也只能不买了,能省就省。”张阿姨无奈地表示。

  记者了解到,由于天气还没有到酷暑时节,百姓家里熬绿豆汤的并不多,但部分糕点店却已经开始准备做绿豆糕。“今年的绿豆糕8元一斤已经很便宜了——不看看绿豆都要多少钱一斤啊?”由于成本增加,一些私人作坊的绿豆糕价格比往年近乎翻倍。“去年绿豆糕卖5元一斤,但今年卖8元/斤都没什么赚头。”记者了解到,为了压缩成本,有些糕点店开始琢磨用其他的材料部分取代绿豆。

  5元一斤

  去年绿豆上市并不贵

  “绿豆价格是阶梯式上涨的。”下关粮油批发市场的刘长洪告诉记者,去年新绿豆刚上市的时候,批发价并没有高得离谱。

  “去年秋天,新绿豆一上市时的确是比往年高:往年批发价也就是3元/斤左右,去年上市时快到5元/斤了。不过大幅涨价还是在那之后,一直到今年5月,最高时批发价就要10元/斤。”

  白云亭市场的经销商顾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的绿豆都是去年收的,自己去年10月份去黑龙江收的时候绿豆也就只有4元/斤。“价格是比往常贵,主要是因为前几年价格太低了,农民都改种别的作物,绿豆大幅减产。”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绿豆种植收益不佳是导致绿豆种植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此外,去年主产区遭遇旱灾,也导致绿豆减产近60%;同时,绿豆出口量大增,这些都促使绿豆价格“疯狂”。

  “去年的时候,一般我们批发来每斤加上0.15元的路费;再赚一点,也就是4.2元或者4.3元/斤;再到市场,零售价都在5元以内的。现在价格全涨了几倍,我们也都是跟着批发价走的。”南京本地的经销商说。

  缅甸绿豆来了

  品质差点,但便宜啊

  还好的是,最近绿豆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跌幅,“最贵时,批发价在10元/斤,现在差不多回落到9元/斤了”。记者从白云亭市场了解到,南京绿豆价格出现回落的趋势,主要是因为缅甸进口绿豆进入了市场。

  白云亭市场一个杂粮经销大户告诉记者,南京市场上大部分绿豆都是产自东北的,每年10月份绿豆成熟,市场上就开始有新鲜绿豆销售;一直到次年夏季,绿豆的销售进入旺季。“每年10月份,也会有部分江苏兴化和安徽等地的绿豆上市,不过由于品质较差不易保存,很快就全部卖空了,现在市面上以东北绿豆为主。”

  但是,近期市场上却多了许多从缅甸进口的绿豆。“往年缅甸绿豆是很少直接销售的,都是打碎磨粉做点心用的。因为那边产的绿豆品质比较差,小的多,干瘪的多,跟东北绿豆不能比。不过由于今年东北绿豆价格太高,缅甸绿豆比东北绿豆每斤便宜了1-2元,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炒绿豆暴富?

  南京很难,东北有可能

  蒜价飞涨,一度让批发商暴富,那是不是也有人从绿豆价格的飙升中分一杯羹呢?“东北当地的老板有可能。”经销商顾师傅说,绿豆跟大蒜的不同之处在于,保存大蒜需要冷库,因此菜农一般一收获就会全部卖出;而绿豆种植户则可将绿豆自行保存,等到来年旺季时再看行情销售。

  除此之外,大蒜的供求是一个相对平稳的过程,而绿豆则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像南京的经销商在夏季来临之前都不会大量进货,毕竟存货也需要成本。“谁也不知道下一步的价格会怎么样,更何况去年刚上市价格比较高,当时大家都以观望为主。”

  “现在当地已经很难收到货了。”另一个经销商告诉记者,不排除有当地的大批发商囤货——因为绿豆从刚上市以后到现在,价格差不多翻倍,里面有“手脚”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人能依靠农产品炒作暴富,一来是因为农民每年在选择种植作物的时候了解信息有限,因此种植有很大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国家对这些小宗农产品没有有效的价格干预手段和相关的调控政策。”业内人士分析。 

  本报记者 柳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