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行情 > 水产类 >

水产类

将脆肉鲩发展成全国闻名的中山名产的是东升镇

未知 2011-12-31 10:45 水产类
众所周知,脆肉鲩的诞生地是长江水库,林氏父子在此发明了养殖脆肉鲩的方法,但是将脆肉鲩发展成全国闻名

   众所周知,脆肉鲩的诞生地是长江水库,林氏父子在此发明了养殖脆肉鲩的方法,但是将脆肉鲩发展成全国闻名的中山名产的却是东升镇。

  脆肉鲩养殖产业是如何在东升发展起来的呢?记者采访到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担任过东升镇农办主任的冯润林,请他讲述脆肉鲩“游”进东升的这段“古”。冯润林说,作为东升名品的脆肉鲩却没有使用“东升”二字做品牌名字原来是因为这两个字被抢注。

  起步

  第一批养殖40亩

  1973年,中山人在长江水库培育脆肉鲩。“当时他们的养殖棚就在现在长江水库水坝下面的水渠上,”冯润林说,当时直接将鱼卖到长江水库旁边的食肆,一斤卖到20多元。脆肉鲩口感特别,价格昂贵,这引起了当时中山水产公司高沙分公司一位技术员黄思沿的注意。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家提倡高产、高值、高效益的三高农业,而脆肉鲩正好符合这个要求。在黄思沿的推广下,两名养殖户在1979年成为了最先吃螃蟹的人,第一代养殖共40亩,鱼塘就在现在的东升镇政府附近。

  冯润林说,一开始脆肉鲩比普通鲩鱼贵上好几十倍,饭店都不敢拿货,养殖户们就逐家饭店跑,每家先送几尾让他们品尝。饭店品尝过后都觉得非常美味,都纷纷拿货,养殖户就自己用摩托车从塘头往饭店送。“最初的市场其实只限于小榄和石岐的一些食肆。”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的40亩鱼塘,会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大产业。

  脆肉鲩香飘珠三角

  第一代艰苦起步之后两三年,鱼塘养殖脆肉鲩的技术也逐渐成熟,其他农民也开始从养殖四大家鱼转向养殖脆肉鲩,养殖面积翻了数番,有的养殖户一户就养殖了近百亩。脆肉鲩也逐渐声名远扬,开始游向珠三角其他城市。广州和深圳都开始有了市场。

  冯润林说,当时东升仍未建镇,政府部门并未有意识专门扶持脆肉鲩养殖。东升地区除了脆肉鲩外,还引进了桂花鱼和风鳝。桂花鱼的价格和脆肉鲩差不多,可是养殖条件要求高,效益不如脆肉鲩,养殖户最后还是选择了脆肉鲩。脆肉鲩成为东升的支柱产业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市场的选择。

  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

  1987年,东升镇正式成立,农业部门开始有意识地帮助当地的农户养殖脆肉鲩。冯润林说,当时已经开始意识到脆肉鲩的巨大经济效益,政府尽量向养殖户提供帮助。“最初是帮助他们采购蚕豆,如果他们的钱不够,甚至可以先记账,待收成之后再付钱。”东升的农业部门还不断帮助农民总结养殖经验,并且提供疫病防治服务。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脆肉鲩的养殖面积已经超过一千亩。

  1995年3月,“脆肉鲩鱼的推广养殖”获中山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脆肉鲩在珠三角已经颇受欢迎,还吸引了更多外地来的目光。一位香港的水产商人在中山尝试过脆肉鲩之后,就萌生了将脆肉鲩带到香港的念头。香港第一家脆肉鲩专卖店很快在长沙环市场开业,销售价格起码比在中山贵一倍。

  “东裕”品牌背后有段故事

  2002年4月东升镇申请注册了“东裕”牌脆肉鲩,2003年8月被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推进委员会确认为广东省名牌新产品。很多人会奇怪,为何不直接使用“东升”二字?这里面也有一段古。冯润林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升脆肉鲩飞速发展,周边地区也争相养殖。当时的东升人还未有品牌意识,吃了大亏。当时他和东升农业部门的一些负责人应邀前往香港参观,却在香港长沙环市场意外发现了另外一家售卖“正宗东升脆肉鲩”的档位。一问才知道,这家店来自江门恩平,“东升”这个名字已经被抢注。

  东升农办和脆肉鲩养殖户聚集起来,一起思考东升脆肉鲩的品牌名字。冯润林说,当初大家讨论了十多个名字,最终“东裕”获得了一致认同。“东裕”包含两层意思,最初养殖脆肉鲩的就是东升镇的裕民社区,另外一个意思就希望东升的农民能够通过养殖脆肉鲩走上富裕的道路。东升的脆肉鲩用“东裕”这个充满寓意的名字走向全国,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