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把一条鱼的产业做到极致
都勤学拿出了一双粉红色的皮鞋,神秘地说:“猜得到这是拿鱼皮做的吗?”一张经过制革工艺处理的黑鱼皮在国外市场价值7美元。在近日的采访中,这位南浔新雅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又拿出一张白色的鲫鱼皮,“今年,我们也准备开发鱼皮具,这张就是用本地鱼种做的皮!”
把鱼皮做成产品,这是“南浔新雅”做深产业中的一个“小插曲”。作为湖州市一家农业企业,“南浔新雅”致力于把一条鱼的产业做到极致。
2011年,企业销往上海的近1000吨加工农产品中绝大部分是水产品。“以前要进上海市场很不容易,特别是水产,运到城门口一堵车,鱼死了,那就血本无归了。”都勤学说,“于是,我们就把鱼进行加工。 ”
走进“南浔新雅”的加工车间,一块块鲜鱼肉在生产线上快速移动,最终成为盒装产品。“这里的鱼从鱼塘捕起到加工成产品不超过1小时。”与“上海新雅”合作以来,企业就开始打造从田头到桌头一站式食品产业链,依托当地丰富的水产资源,先后开发了蟹肉鱼面筋、糟溜鱼片、包心鱼丸等多种鱼类加工产品。
在“南浔新雅”的鱼产业“进化论”里,可以找到两个关键词:标准化和创新化。
目前,企业正在为申报省级标准化的水产养殖项目做准备。“鱼是有喉咙的,这是我们推行标准化加工后学到的知识。”都勤学告诉记者,2011年,企业辐射的标准化鱼塘面积已近6万亩,从企业出去的鱼产品都会有一个“身份证”,可追溯管理。
在市校合作中,“南浔新雅”得到了创新动力。企业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开发。 2011年,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制鱼鳞深加工产品,“鱼鳞含有高蛋白,我们就用这个开发营养菜。”都勤学认为,企业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竞争,科技支撑就必不可少,市校合作给企业输入了“智慧”。“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与全国大型餐饮企业的中心厨房配套,为这些巨头‘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