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比“海龟”更厉害 07-11
“海鸥”比“海龟”更厉害 07-11
你一定听说过“海龟”和“海带”,但不一定听说过“海鸥”。这个更为“高阶”的形式,是一种凌驾于前两者的超然存在。
所谓的“海鸥”,是相对于“海龟”而言,专指那些有海外留学经历,目前在海外工作、生活,却又经常因事业往返于海外与中国内地的高级人才。一言以蔽之,他们坐拥着海外的光环,同时又可以充分挖掘祖国大陆的各种资源。
这种人已经不在少数。比如说,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自己在发达国家创办一家公司,然后通过这个公司与中国内地的同业公司联络,以其对海外同行业的深刻理解作为筹码,帮助内地公司实现国际化。他们有着海外的背景,又有很多时间呆在国内开展业务,赚的也是国内的钱。他们往返于海外和国内之间,如同海鸥一般。
事实上,很多行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比如对于标准的适应性和技术的引入。而很多“海鸥”做的就是这类生意。有报道称,在某些行业中,“海鸥”的印记已经非常清晰,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开的盈利模式。
“海鸥”在国内往往贴着成功企业家的标签,他们的海外背景和资源给他们带来了高额的财富。但归根结底,你并不能说在专业能力方面“海鸥”就一定比“海龟”强多少。实际上,很多“海鸥”的盈利模式不过是充分地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因素,比如说卖资讯、卖通道以及卖一个其实非常简单的服务。以移民行业为例,很多移民公司的老板就是名副其实的“海鸥”,他们提供的服务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为国内想要移民的人提供一种信息服务。
不止一个“海鸥”和我说,他们这笔钱只能赚几年而已,“一旦国外的一些政策出现了调整,那么财路立马就被堵住”。也有人坦言,如果他们的公司不是设在国外而是国内,那么国际化的背景很快就会丧失,对企业发展很不利;若扎根于海外与中国两个土壤,能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带来信息、技术及人才等,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伴随着海外发达国家经济走向低迷,这种海外背景资源的利用方式甚至渐渐成了主流。拿着外国人的身份,赚中国人的钱,实在是一件太过“惬意”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的是,“海鸥”是整体而言高于“海龟”的存在形式,毕竟他们很多人是给自己打工,并能谋得不菲的收入;他们更远远高于“海带”,相比于“海带”的孱弱竞争力和迷惘,“海鸥”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个段位。
当然,要成为“海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的不是仅仅顺利完成学业这么简单的事情,更需要远见卓识,以及对中外文化社会差异的发现力和发掘商机的行动力。于冬雪
“海鸥”是整体而言高于“海龟”的存在形式,毕竟他们很多人是给自己打工,并能谋得不菲的收入;他们更远远高于“海带”,相比于“海带”的孱弱竞争力和迷惘,“海鸥”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个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