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石家庄市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9县(市)粮食亩产过吨

未知 2011-11-15 10:33 粮食类
2011年,石家庄市粮田面积达到1154.8万亩,总产545.9万吨。小麦亩产455公斤,玉米亩产535公斤。藁城、赵县

 2011年,石家庄市粮田面积达到1154.8万亩,总产545.9万吨。小麦亩产455公斤,玉米亩产535公斤。藁城、赵县、正定、无极、栾城、晋州、辛集、行唐、新乐9个县(市)达到“吨粮”水平。

  惠农政策给力

  农民种粮劲头足

  中央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从2004年起,连续出台了8个1号文件,制定了系列促进粮食发展的惠农政策,为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收奠定了政策基础。各级党委、政府将粮食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县(市)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空前,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彰显了行政推动效果,粮食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全市13个县(市)列入了《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粮食大县和粮食生产核心区。

  在冬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中央、省、市连续召开专题会议加大对粮食生产和抗旱浇麦的扶持力度,极大地调动了种粮农民积极性,这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的一大“法宝”。政府通过小麦保护性收购以及一系列政策配套,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和“卖粮难”等问题。

  面对丰收的喜悦,藁城市石井村耿海伟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党的惠农政策很给力,良种114元,抗旱10元,肥料10元,还有综合直补等,各种补贴加起来一亩地有150多元。市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00元,推广节水高产技术,每亩又节约电费、人工成本27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少投入将近300元。”

  夯实基础设施

  高产创建抓示范

  2010年我市建设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达6000余个,机井数达到13.7万眼,全市旱涝保收耕地面积72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7%。农机总动力达到1960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7%,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为保障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始“百、千、万”粮食高产竞赛活动,仅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就设立了29个,特别是在藁城和赵县还推进了整县制的高产创建活动,推动了全市粮食大面积增产,整建制推进把万亩示范片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由片到面地拓展,覆盖整乡、整县,带动了更大范围的均衡增产。赵县南白庄村种粮大户张存志的地就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中,他家今年小麦亩产6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700公斤。“以前小麦达到450公斤就是相当不错的产量了,玉米也就500公斤,通过高产创建,现在俺们示范片里的小麦都能达到600公斤左右,高产示范片里的确是高产啊!”张存志说。

  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赵毅说:“高产创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黑板的教室、没有铃声的课堂,用鲜活的教材让农民看到了增产的希望,学会了增产的技术,把专家的产量变成了农民自己的产量。”

  科技延伸到地头

  粮食增产效益多

  少投入多产出,追求效益最大化,对粮食生产来说同样十分重要。目前,在我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推广的应用,不仅确保了粮食安全,也给粮农带来了更加可观的效益。随着农业科技入户等惠农工程的开展,全市农业系统技术人员正通过各种方式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直接送到农民家门口,并指导其将之应用到粮食及其他农业生产实践中。

  晋州市通过小麦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课题研究项目的实行,通过卫星遥感、定点经纬度,在20个观测点进行田间苗情墒情调查,“这些数据有利于实现完全利用卫星遥感控制大田,达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目的。”晋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艳平告诉记者,在小麦成熟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检测小麦成熟度相关信息,还可以指导农民收获,做到颗粒归仓。

  据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李文英介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是今年全市小麦大面积增收的直接原因。去年秋冬我市整地播种质量普遍提高,同时,选用的大多为石麦18、石新828、藁优2018等抗旱高产优良品种,基本实现了良种全覆盖。“麦田镇压可以让根系与土壤结合得更紧密,起到抗旱抗寒的作用,今年凡是进行了高质量播后镇压的麦田,抗旱保墒效果都非常明显。深松1次每亩可多蓄水4立方米,一年1次,小麦、玉米都受益。”藁城市农技中心副主任马吉利说。

  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的丰产丰收。赵县史家庄的小麦种植户石杰家小麦亩产600公斤,玉米亩产700公斤,他告诉记者:“种地还得讲科学,用原来的土办法对付今年的旱情可真不行。”现在,这个60多岁的老农民自觉当起了村里的农技推广员,测土配方施肥、选用良种、玉米免耕播种、什么病虫害用什么药,他给村民讲得头头是道。

  技术员包村入户

  防灾减灾保增产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自然灾害和不良气候影响,这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如今,随着农技服务宣传的全覆盖,农民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大大提升,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了保障。

  “今年俺家粮食能打这么多,可得给农业专家们记一功,要没有他们手把手的技术指导,这收成俺可想都不敢想啊。”行唐县习村种植户王小罐说。行唐县今年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小麦单产410公斤、玉米单产591公斤的好成绩,成为我市山区唯一一个吨粮县。

  在生产中,行唐县以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小组,对农民进行手把手、面对面指导,使农民在生产中时时都能找到农业技术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生产动态和最新的实用生产技术,同时不定期地组织农民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种植水平。春季天旱,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大部分麦田都实现了早划锄镇压,保温增墒促早发。玉米出苗后三到五叶期间,该县又出现了病虫害,尤其东南部发生较为严重,个别村的地块危害较重,进行了毁种。在市县技术人员悉心指导下,农民及时除治,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对全县玉米生产造成危害。

  为确保全县粮食丰收,该县充分利用农村科技自动化广播大喇叭,宣传小麦、玉米生产管理技术。行唐县农业局生产科科长顾振奇告诉记者:“我们在宣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由于宣传到位,百姓的接受程度也就随之高了起来,所以科学种田意识强,种粮积极性很高。”

  为了使以土壤深松、播后镇压、浇防冻水等一系列防灾增产配套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全市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不仅采取电视讲座、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宣传,还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农业技术人员层层责任分包制度。特别是在春、秋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市、县两级千名农业科技人员分乡包村,深入田间地头,组成上百个技术指导小组活跃在一线,深入农田,开展小麦苗情、墒情和虫情调查,玉米墒情、虫情调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帮助农民制定针对性管理意见,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落实肥水运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眼下,全市冬小麦长势喜人。相信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科技服务的不断延伸,全市粮食生产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创建“吨粮市”的目标将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