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田头“问”菜价---江苏
泥泞田头“问”菜价---江苏
“每斤青菜卖3元、茼蒿4.5元、菠菜5元,许多叶菜价格贵得离谱。”最近一段时间,家住美琪小区的顾阿姨去菜场买菜总是感到郁闷,因为菜价几乎天天上涨。刚买了青菜、茼蒿各一斤,莴苣二斤,总共花掉16元。“往常买这几个蔬菜,同样的斤两也就几元钱。”
是什么原因导致今春菜价一反常态,不降反涨?
昨天上午,记者带着市民疑问走进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基地——沙头万亩蔬菜园区,在田埂边和菜农拉家常、谈生产、问菜价,与业内人士一起分析市场终端菜价反常的原因。
现象:田头批发蔬菜供不应求,青菜最低价1.5元/斤
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导致田埂泥泞,高帮胶鞋走几分钟就变成泥巴鞋了。
在沙头万亩蔬菜园绿林蔬菜生产基地,来自江西抚州的菜农曾享军承包了20亩大棚专门种植小青菜。此时,大棚内已基本没有绿色,只有一个棚内还有些许青菜,曾享军和工人邓冬兰正在采摘。
记者注意到两个细节,一是采收时不是“一扫而光式”地铲,而是“间伐式”,将高个儿的采收,留下小个菜继续长;二是拔满一把菜后,他们会仔细摘除枯黄的叶子,剪掉菜根整整齐齐码放在塑料篓子里。“菜价比较高,弄干净点能让买菜的人心里舒服一些。”曾享军说,“要货的人太多了,前天一块五一斤,今天来拉货的主动给涨了一毛钱,估计过两天起码要一块八一斤,但我们很快就没菜可卖了。”
记者随后走访了绿丰、淮扬等几个蔬菜生产基地,发现大多数菜棚空空如也,少量棚内有菜的,田埂边一定停着菜贩子的货车。在种菜大户、淮扬蔬菜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学宽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个价格牌:茼蒿2.3元/斤,莴苣2.5元/斤,药芹2.5元/斤,生菜2.5元/斤,青菜1.5元/斤,菠菜2.5元/斤,韭菜3.0元/斤,香菜4.5元/斤……杨学宽解释说,这些都是不承担送货运费的田头价,按照经验,进入城区菜市场后,价格至少翻一倍。
原因:天气因素+人为因素,导致上市量“青黄不接”
按照往年经验,春节过后蔬菜价格多数会走下坡路,为何今年菜价不降反涨呢?在沙头承包了100多亩地的吕万祥说:“天气不帮忙,一直持续阴冷多雨雪,影响了在田蔬菜的生长速度,导致开春叶菜上市量减少,供不应求必然推高菜价。”吕万祥介绍,去年入冬以来气温持续偏低,许多菜农在去年12月播下的菜种子,正好遭遇了寒潮,相当部分刚出土的嫩苗被冻死冻伤,影响了产量;而元旦后播种的,又遭连续阴雨,光照不足,导致叶菜类生长速度缓慢,再加上目前已进入蔬菜让茬轮作期,新播种的部分品种尚未成熟,不能大量采收上市,造成了现在的蔬菜价格居高不下。
除了天气因素,还有人为因素。沙头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马建国告诉记者,去年底菜价低贱,部分菜农亏本,特别是外地菜农既不愿意花人工采摘不值钱的在田菜,也不愿意认真保护在田菜,有些菜农甚至将已经成熟的菜翻耕做肥料,导致目前上市量“青黄不接”。
期盼:市场如出现供求失衡,希望政府部门适当干预
春季天气多干燥,加上饮食习惯,叶菜类消费量巨大,市农委蔬菜处测算显示,我市城区春季日消费叶菜约20万公斤。受储运条件限制,叶菜类主要由本地供应,因此产地供应量直接牵制着城区市场菜价。有人担忧菜价还会因供应市场紧张而持续上涨。
“从供应量来看,每天20万公斤至少能保障一个月。”市农委蔬菜处处长陈志明说,目前城区周边蔬菜产区在田叶菜可上市量约3000亩,亩均2000公斤,总量约600万公斤,一段时间内市场供应基本不成问题。
“只要太阳一睁眼,大棚里的蔬菜就立马往上蹿,还愁市场上没青菜?”杨学宽告诉记者,现在整个蔬菜园区没有一块空闲地,而大棚的优势就在于,一旦室外温度达到15℃,大棚内的温度就能达到25℃,这是蔬菜生长的最佳温度。上市量充足了,价格自然会往下掉。
记者发现,田里有菜可卖的菜农都因为价格高而开心不已,而那些没有现成菜可卖的菜农则忙着翻耕播种。与当地菜农吕万祥、顾华民、邢海等进行交流,谈到未来菜价行情时,这些淳朴的农民表现坦诚:菜价高当然好,但产量高、销售市场稳定顺畅更是他们的期望。
杨学宽表示,不希望去年底“菜贱伤农”现象重演,如果市场出现供求失衡,倒希望政府部门适当干预,毕竟,“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稳市场必先稳物价,稳物价必须稳源头,唯有产销两旺、稳妥发展才能各方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