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元补贴水稻机插秧解除农民担忧
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留守家中种粮,想用农业新技术又怕不稳当。记者3月4日从梁平县袁驿镇获悉,该镇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推广机插秧技术,集中连片的水稻机插秧每亩补贴60元,以此降低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袁驿镇地形以浅丘平坝为主,是梁平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2007年开始,当地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去年,该镇连片推广了500多亩,加上零星分散的,共有2000亩左右。
“这几年来,机插秧面积不是很稳定,推广范围还不是很广。”袁驿镇镇长郑权告诉记者,机插秧技术有两个关键:一是育秧环节,以前当地采用旱地育秧,但这项技术在稻田用水管理上比较严,掌握不好就容易失败。经过总结,现在采用水田育秧,保湿性好、更容易控水,更适宜当地实际情况;二是插秧环节,这对机手的水平和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相较而言,年轻机手接受新鲜事物更快。
他认为,新技术推广起来慢,最主要的原因,是种田的多为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差。
据介绍,袁驿镇有10个村、6000多户、1.8万农业人口,劳动力有9000人左右,在家务农的不足30%。其中,青壮年劳动力更少,只有15%到20%。郑权说,“平时计算劳动力,是按照18到60岁统计的,而实际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
“水稻机插秧好处是多,就怕不稳当。”石榴村四组村民、62岁的石盛华坦言,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新技术怕把握不住要点,担心一旦有个闪失,会浪费很多种子。
“农民采用新技术,政府一起担风险。”郑权说,留守老人越来越多,老人种田要实现满栽满插比较困难,对劳动强度低、节本增效的新技术又因为担心失败而不愿尝试。对此,该镇组织机关干部做了调查研究,最终提出从水稻机插秧技术入手,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来激励农民采用新技术。
郑权算了一笔账:采用机插秧技术,育秧25到35元一亩,机插秧45到60元一亩,加上种子钱,成本在100多元,而补贴的60元可占到成本的一半。“农民自己承担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在政策的带动下,让农民逐步认识到新技术的好处,主动接受新技术。”
据了解,今年,该镇计划推广水稻机插秧8000多亩,占全镇稻田面积60%,预计补贴金额将达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