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再来一瓶无法兑换理由花样百出

食品产业网 2010-05-26 10:29 饮料类
百事可乐“再来一瓶”咋就这么难?-食品产业网
  时值盛夏,很多饮料厂家推出了“再来一瓶”的有奖销售,可这“再来一瓶”真让很多哈市消费者烦恼不已,明明中奖了,却无处兑换。对此,很多市民质疑“再来一瓶”咋就这么难?

  市民索饮品

  无法兑换理由花样百出

  “利园和其正无处兑奖”报道刊发后,市民刘先生讲述了他的烦心事。近日,他和几个朋友来到位于哈市道里区民安街上的一家超市,买了4瓶百事可乐,回到家后发现中了3个“再来一瓶”。刘先生兴高采烈地回去兑换,谁知店主竟然不给兑换,理由是刘先生必须出具购物小票。刘先生很闹心,因为当时购物着急,并没有向超市索要购物小票,和店主协商很久也没有换来一瓶饮料。起初刘先生以为是该店不给兑换,到其他的店面就可以换,于是,刘先生又来到了位于道里区地段街上的一家超市,他拿着这3个瓶盖要求兑换时,店主竟然告知他不知道有兑奖的事情,无法兑换,于是他又来到了哈市道里区安国街上的一家超市,店主听说是来兑换中奖瓶盖的,便直接告诉刘先生必须是在本店购买的才给兑换,店主很不耐烦地说是厂家不给兑换。“明明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到了后来竟然感觉是被蒙骗了。”刘先生说。

  经销方说法:

  业务员回访不及时致无货可换

  “再来一瓶”兑换咋就这么难呢?哈市地段街上的一家超市老板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据该超市老板王师傅介绍,厂家的业务员应该每周到店铺回访一次收集瓶盖,可是经常一个月才来一次,有的更是两个月也不来。厂家和经销方连接不上,导致经销方不敢存留瓶盖,经销方更不会把自己的卖品直接换给消费者的,因为这直接影响了经销方的利益。这就导致了大量消费者拿着瓶盖去经销方换货遇到“碰钉子”的事情。

  厂商观点:

  可去指定地点兑换

  24日,记者联系到了哈尔滨市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赵女士。赵女士表示,中奖活动开始以来,公司每周都派业务员到店铺回访,将兑奖换回的瓶盖收回,再派专车直送给店铺,兑奖的地点就是销售终端。如果店铺不给消费者兑换,消费者可以直接去哈市市内指定的30家兑换地点进行兑换。对于哈市的消费者无法兑奖的情况,他们并不清楚。赵女士表示,百事可乐公司将加强监管力度,严查此事,确保各个兑换环节不再出现疏漏,给消费者以满意的答复。

  记者联系到了哈尔滨市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贾女士,据贾女士介绍,厂家在兑换执行流程环节上没有出现问题,这是个别经销方存在的个人行为。厂方将严查各经销方存在的这种不兑奖的行为,同时请消费者到指定零售地点进行兑换。

  消协认定:

  应该立即整改

  就相关疑问,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省消协有关负责人认为,如果生产厂家在产品宣传标识上标有明确的有奖销售承诺,但没有履行承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该生产厂家就对消费者存在欺骗行为。其企业未能履行好承诺,原因出在内部,应该立即进行整改,给消费者满意答复。

  编后话

  小小兑奖暴露企业诚信大问题

  近日,生活报连续报道了部分消费者购得达利园、百事可乐、康师傅等饮品中得“再来一瓶”却无法兑换的问题。他们的遭遇可谓是“门类繁多”,而店主们的反应则是干脆把责任推给了厂家,有的厂家又把责任推给了“个别经销方存在的个人行为”,应付了事。一些厂家尤其是知名厂家的此类回应显然不能够平息消费者和公众的怨气,小小兑奖无法实现,却将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重重地放大了。

  对于知名企业而言,诚信原则是企业品牌塑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通过诚信经营外塑形象、内理素质,一个个知名品牌的家喻户晓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包括文中提及的这几家饮品大企业亦是如此,而今小小的“再来一瓶”又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考验着他们。诚实守信和公平、平等、合法等共同构成了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它也是市场主体从事经济行为必须遵守的规范。毋庸置疑地讲,是否能够让消费者顺利地换得一瓶饮料便是迫在眉睫的法律问题。在自己的产品商标上标注消费活动的允诺行为,已经构成了民法意义上的合同效用,企业不予兑现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也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