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参与不“孤单”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贵州省凯里自治州三惠县的大山里,皇岗出入境边检站十四队民警刘忠林认识了贫困孩子万祖祥,从此,他开始了8年持续不间断的捐资助学行动,并感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这项事业中,为“平凡与伟大”的雷锋精神,演绎出新的时代内涵。
助学情感动同事
2005年8月,由深圳团市委牵线,刘忠林来到贵州省三惠县八弓镇木界村,在这个贫穷的村庄里,他认识了正读初一的男孩万祖祥。
万祖祥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家庭负担很重,但他坚持求学,并为此付出了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看到这些,刘忠林心里一酸,毅然决定资助万祖祥,而这个决定一坚持就是6年,直至万祖祥高中毕业。
从资助万祖祥的第一天开始,刘忠林就将这个秘密保留在心里,没有告诉其他人。2005年末的一天,有同事到刘忠林家里做客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他的助学计划。很快,这个小秘密被皇岗边检站十四队的民警们传开了,同事们纷纷打听,希望加入爱心队伍里来。
在刘忠林和队领导的牵头下,该队之后成立了一个“贫困失学儿童助学基金”,同时募集了大量旧衣服、书包、笔记本、铅笔等生活学习用品捐往山区。
广东蕉岭学生黄仙梅自小失父,她的母亲也离开了她,她跟着80多岁的老奶奶过日子,贫穷的家境剥夺了她这个年纪应有的快乐。刘忠林一直资助并鼓励黄仙梅:“上天有时不公平,但只要坚忍,幸福终会来临。”另一名受助儿童潘仁义,在给刘忠林的信里感激地说:“考试期间下了很大的雪,但我相信爱心能融化冰雪,信心也能融化冰雪。”
据悉,从2005年至今近8年里,该队民警的爱心基金,共捐助了贵州省的3名以及广东蕉岭县的5名贫困学童。
爱心接力进行时
在同事眼里,刘忠林是一个低调的人。本来,他只想利用自己的一点工资默默帮助有需要的孩子的,没想到这个“小秘密”被媒体报道以后,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2009年,除了刘忠林所在边检站的同事之外,他的老同学在报纸上看到他多年如一日捐资助学的事迹后,也纷纷给他打电话,希望加入到他的爱心行列中来。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刘忠林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决定响应同学们的要求。
2009年,由刘忠林和几位在深圳工作的湖南老同学牵头成立的“母校校友基金会”正式启动。这个基金会的捐助对象主要是刘忠林的湖南老家安乡县的贫困学子。受捐助的对象都是经过县教育局推荐生,他们品学兼优,但是家庭贫困,家庭负担较重,随时面临辍学的可能。
如今,“母校校友基金会”已颇具规模,除了刘忠林和几位同学每人每年捐资1万元外,他们还广泛接受社会的捐助,并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监督。从2009年至今,该基金会已资助了300多名贫困高中生,仅2012年,就有98名受资助学生顺利高中毕业,且全部考上二本以上大学。
付出爱收获感恩
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的刘忠林,除了每月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份爱心捐助孩子们外,他的心也跟孩子们紧紧连在一起。天冷了,他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们有没有衣服穿,被子够不够;天热了,他又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偷偷去河里游泳。
2005年至今,刘忠林先后两次到贵州及两次到蕉岭看望他资助的贫困学子,每次都带上一大车他和同事收集的物资和购买的文具等。
刘忠林今年已近50岁了,舟车劳顿常常让他感到不适,山区的交通又不方便,别人都劝他不要到村里去了,让孩子们到县城见一见就行。但刘忠林却说,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他坚持翻山越岭到孩子们的家里去走访、去谈心。
2008年7月,在接受刘忠林和他的基金资助两年后,贫困学子万祖祥考上了高中,他开始了住校生涯,并且一有空就上山砍柴挣钱。他给刘忠林写信说,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学费,并恳请刘忠林资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刘忠林和他的同事、同学们付出的是爱心,收获的是感恩。8年来,受助孩子寄回来的信、成绩单、纸鹤,刘忠林装了满满一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