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集约营销,中小啤酒企业突围之路

2007-08-13 09:56 营销管理

中国的啤酒市场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众多啤酒企业为了争夺某一市场的制高点,在营销策划上都制定了详细的战略目标。在营销渠道上不惜花费一切代价,大打消费者敏感的“价格战”和“促销战”,宁肯损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也要把这一市场攻下。
     因此,每到啤酒消费旺季,啤酒市场的恶性竞争事件便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不断升级。啤酒三大巨头间的恶性竞争早就存在,又加上外资的介入更加剧了啤酒企业间的竞争程度。有些中小啤酒企业迫于生计,也紧跟其后,进行恶性竞争,盲目降低价格,不惜血本搞促销,花巨资投广告,甚至不择手段,搞浑啤酒市场。
     于是,在中国的啤酒市场上形成了恶性怪圈,即低价倾销产品,图谋挤垮竞争对手,恶意买断终端,进行排它性销售,蓄意囤积转手,破坏竞争对手声誉。不但大型企业这样做,一些中小企业,也纷纷效仿,更有甚者,一些中小企业赔本赚吆喝,立下誓言:只要喝我的啤酒,喝3瓶奖1瓶,喝5瓶奖2瓶,喝7瓶以上免费,促销力度之大,对行业发展的破坏程度可想而知。在“促销返利”大战中,承受不了的还是中小啤酒企业,因为它们的能力有限,无法与大企业竞争抗衡,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市场被大企业瓜分。
     大多数啤酒品牌的价格相差无几,没有优势可言,只有通过降价,凭借自己的势力,据此来占领市场和巩固现有市场。通过降价来挤垮对方,而且洋品牌啤酒也加入到降价的行列中,先是嘉士伯,然后是日本麒麟清纯啤酒、三得利的清爽。这些洋品牌啤酒的降价,已动了中国中高端啤酒市场的奶酪,使得中高端啤酒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进而也引起了低价啤酒市场的竞争。
     非理性的恶性竞争行为,导致了整个啤酒产业链利润全面缩水,其结果是整个啤酒行业没有“赢家”。尤其是中小啤酒企业,规模较小,资源有限,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只能充当无序竞争的“败者”。
     据资料统计显示,全国啤酒盈利情况,每瓶啤酒平均利润为0.046元,与白酒行业、葡萄酒行业简直没有可比性。由于缺乏利润的保障,加上行业的竞争无序,一些中小啤酒企业为了生存,被迫采取低价倾销、地域封锁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在哈尔滨市场,哈啤为了抵御华润旗下的“新三星”品牌的入侵,宁肯降价,减少利润,也要保住哈啤市场。在这场充满“血腥味”的降价战中,中小啤酒企业纷纷败下阵来。
     那么,中小啤酒企业如何才能摆脱困境,笔者认为,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不失为中小啤酒企业搞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小啤酒企业为了躲避因恶性竞争而带来的风险,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商定啤酒价格,那怕是销售价格的范围区间也好,确定价格的最低底线。互相监督,互不压价,平等竞争,以大局为重,齐心协力稳定啤酒价格。
     《华夏酒报》曾经报道:1997年至2005年,吉林省啤酒业出现了被业内称之为“恶性竞争”的价格战,长达8年的价格大战导致行业内大面积亏损。2006年9月,在吉林省酒办的努力下,吉林省啤酒市场的“三巨头”——四平金士百、长春银瀑、吉林华润三家啤酒企业第二次坐到了一起,行业老板们发出同一个声音:“只有自觉抵制恶性价格竞争,规范市场秩序,才是扭转目前吉林啤酒被动局面的唯一出路。”众企业都看到了一个事实:多年的恶性竞争已经使吉林啤酒落后一大步,再不规范市场秩序,吉林啤酒行业就到了无以生存的地步。之后,行业自律的成效立竿见影,吉林省啤酒市场秩序已经出现较大改观。

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