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中外葡萄酒:营销文化的差异(2)

2007-08-23 09:08 营销管理
四是对品牌文化建设上的差异

  产品品质上的差异是形成品牌的内在的基础,充满浪漫的色彩的酒体被赋予了浪漫的个性。国内的葡萄酒企仅仅是学到了国外葡萄酒的外在表现方式,而没有透析浪漫的原由。国内葡萄酒企业除了向消费者告知他们的葡萄酒产地和国外某某著名的产地是同一纬度等特色外,其它的特色方面则基本雷同。

  在法国卢瓦尔河谷产区葡萄酒的品酒会上,笔者最常听到的就是各大葡萄酒庄园主所谈到的就是自己的葡萄酒庄园所在的具体地理上的差异化,如一款酒被告知其地下是石灰岩层地质,其酒中就有其独特的石灰岩的味道等等,我想,对于那些产在沙土地上的国产葡萄酒企业是不敢向消费者推荐其独具特色的沙土味道和泥土气息的。  

  国产的葡萄酒在品牌的文化建设上更多的是在品牌外延上下功夫,也就只能趋同于所谓至尊、经典、时尚、色彩、醇厚等一些枯燥的字眼上,也许这些是最容易做到的。在品牌的树造上,国内除了长城、王朝、张裕等三大主流品牌,其它诸多的都是以上述三大品牌或产地为中心的依附式打擦边球。

  还有在对待产品的产量上,国内葡萄酒企业对于市场是不限量供应的,产量不够的可以贴牌加工,这和国外一些庄园对于一些产品每年只能提供有限产量的做法是大相径庭的,而这其实是二种对待品牌的截然不同的做法。  

  另外,对待年份酒的诚信问题,国外葡萄酒不仅真实对待,当然也有法律等的社会环境影响,如法国有列级名庄、名星庄、法定产区(AOC)、准法定产区、优良餐酒、日常餐酒等严格的品质监管制度,同时能够以充满岁月信任感的朴实而真实的标签形象展示,而国内的葡萄酒在这一方面做的要逊色得多,崭新的包装上除了时间不同外,其它一样,如何让人相信呢?再加上国内酒界的年份酒的诚信问题频频曝光以及葡萄酒业内本身的诚信问题,品牌如何成为信任的依托值得深思。  

  五是渠道模式的差异

  国内葡萄酒企业的渠道建设沿袭了白酒的渠道模式,是在同白酒分天下,而不是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毫无创新可言。  

  国外葡萄酒通过引入酒窖庄园等概念的葡萄酒专卖店的形式、以及俱乐部会员式的个性化营销等成为进口葡萄酒主要的销售渠道模式,既增加了进口葡萄酒的个性化的神秘色彩,又保证了非流通营销模式所带来的利润空间;而传统的商超则只是一种渠道的补充。  

  以广州为例,目前已有上百家专门经营进口葡萄酒的连锁式酒类商家,如广州骏德酒业专业经营进口葡萄酒,目前已在全国开展数十家连锁店;此外如广州星漫(国际)葡萄酒俱乐部,是中国时尚协会及法国广东协会联合发起的关于探索葡萄酒文化及时尚品位生活的葡萄酒俱乐部;此外还有蓝泉红酒庄、佳期红酒库、以及中国最大的进口葡萄酒零售与饮用专卖店――富隆酒窖等等俱乐部式葡萄酒销售中心汇聚了广州市中高端消费的目标人群。  

  六是市场推广上的差异

  市场推广模式:国内大都是通过市场终端建设再到消费者教育,而国外则是通过消费者的忠诚建立再到市场终端建设。  

  促销推广:国内葡萄酒企业诸多的试饮等促销几乎是没有知觉的,等同于普通的产品展示,除了在形象视觉得做得精致、高雅一些,再体味不到更多的值得回味的文化品味。  

  国外葡萄酒企业以体验营销方式销售葡萄酒的种植地特色、品尝方法、饮用方式及食品搭配等文化,以及产地的文化风情。而除了在西餐和酒吧之外,喝葡萄酒时如何品尝中国式的小炒红烧类的美味佳肴呢?恐怕是没有多少企业去用心研究过。而笔者在上述的品酒会上就深刻领教了吃法式大餐时各道大菜所配的各种葡萄酒的讲究学问,从营养到专业的印象就是这么加深的,而文化也是这么传递的。

  此外,在广告传播上国内葡萄酒企业表现的不自信,仿佛除了只有外国人之外就不能说明自己酒的品质的问题。

  公关传播:国外主要是借助社会名流树立意见领袖的高端的品牌文化效应,国内则主要是以经销商见面会等联谊形式。  

  小结

 面对正处于新生成长期的葡萄酒产业,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普及之路还有很长的路,中外葡萄酒商家在营销模式上的差异也应该只是时间性的过渡现象。而如何缩短这一时间过程则是国内葡萄酒企业所必然面对的深刻问题,因为,在销售与消费的博弈过程中,企业只有正确地选择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并有效地开发市场,才能以销售行为赢得消费的博弈,才能为葡萄酒的市场争取更多一份的消费忠诚。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 朱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