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民族品牌,鼓励自主创新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的超市、零售店、餐馆中,越来越多包含在全球名牌产品之中时,我们在惊喜之余更多的却是遗憾和悲哀,因为连续几年在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时,中国品牌的身影从未出现过。
“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更确切地说是“生产大国”、“加工大国”,这就是中国品牌的现状。没有强势的自主品牌,企业就只能在产业链的底层徘徊。没有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崛起,就谈不上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
面对无比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名牌的生产企业在强大外资品牌的压力下“低了头”。据统计,目前我国8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90%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另外,年产超过500万吨的啤酒企业合资率已超过70%。这些数据,不得不让人为我们的民族品牌感到担忧。
当然,在经历了体制改革的阵痛后,我国的民族企业已渐渐醒悟,积极投入到民族品牌的创立中,出现了像联想、海尔、华为、青岛啤酒、格兰仕、格力空调等中国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先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品牌建设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创民族品牌的根在于民族文化,创民族品牌的源动力在于民族精神。要想尽快缩短与欧美企业的距离,唯一的捷径是要以现有民族品牌带动中国品牌的提升,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实现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这是因为,在国外建立跨国企业,需要产品、品牌、技术,光靠资金、人是不行的。而现有的民族品牌背后都有许多生动的故事,他们以诚信为本,有着各自艰难坎坷的创业历史、独特的经营方略、称雄市场的名优产品,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底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民族品牌生产企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但依然坚韧地存活了下来,说明他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自主品牌。把它们培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著名品牌有着很好的基础和优势。
富有文化内涵的民族品牌,才是符合当今发展要求的品牌,也才有可能崛起为顶级品牌。促进现有民族品牌振兴,充分发挥这些品牌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它们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实施品牌战略、实现自主创新目标的重要任务。(葛士尧,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徐汇支行行长、高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