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带来了多少突发性商机?
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已经落下大幕。回顾一个月来的绿荫烽火,其中不仅有精彩的进球、激烈的对抗,赛场内外的种种花絮轶事更吸引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关注目光。从企业品牌宣传的角度来看,这其中实在是蕴含着无限商机,酒类企业大可借鉴思考。
一部手机引发的狂热
卫冕冠军意大利与巴拉圭在一场小组赛中闷战90分钟,1比1握手言和,比赛过程略显沉闷,而看台上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来自巴拉圭的名模拉里萨·里克尔梅在给本国球队助威时表情激动,更把手机塞在紧身上衣的胸口处,恣意展示着自己的曼妙身姿和澎湃激情。一位摄影师意外捕捉到这香艳的一幕,通过网络媒体,里克尔梅的“乳神”形象一夜之间传遍全球,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特别是她胸口放手机这种率性而豪放的行为,令里克尔梅一夜之间就拥有了大量粉丝,据说她在facebook上的好友就多了近1万个。
对于胸口放手机,里克尔梅的解释颇有几分“无辜”:“因为我浑身上下确实没有兜啊。”
如果要评选世界杯期间最受关注的手机,只怕非拉里萨这部莫属,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这难道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商机吗?
精彩的事件营销莫过于抓住突发性热点事件,将之与产品、品牌进行联系,并进一步延展出商业宣传点,而在这部手机引发的“狂热”中,有美女,有激情,有时尚,完全可以演绎出一幕“手机背后的故事”。
而激情四射的体育比赛又怎能缺少美酒助兴?如果在将来的奥运会或世界杯上,某美女手中的一瓶啤酒再次引发全球狂热,我们不会感到丝毫意外。
他需要一副眼镜,或者一份保险
6月27日,在英格兰队与德国队之间进行的八分之一决赛上出现了足以载入足球历史的经典误判,也令当值主裁判乌拉圭人豪尔赫·拉里昂达成为比球员更“红”的新闻人物。
当时英格兰队在场上1比2落后于德国,英球员兰帕德禁区外一脚远射,球越过德国门将诺伊尔的头顶,又狠狠地砸中球门横梁,落在了门线以内,但伴随着强烈的旋转,皮球又弹回门线以外,机警的诺伊尔一把将之揽入怀中。
在那一刻,球场内的几万人都看到了进球的发生,也许只有一个人做出了相反的判断:没有进球。遗憾的是,他正是主裁判拉里昂达。最终,英格兰队1比4大败而归,拉里昂达赛后遭受了来自全世界的口诛笔伐,竟成了英格兰队铩羽而归的替罪羊。
事实上,了解足球的人会知道,拉里昂达早就有过“眼神”不好的“前科”,在6年前的一场比赛中,他对一个出界已经半米之多的球视而不见,没有判罚出界。就是这样一位“眼神”不好的主裁判,他身上难道没有商机可寻吗?他最需要的东西恐怕就是一副眼镜了,当然,望远镜或许更能帮助他了解球门前发生的细节。
故事还没有结束,拉里昂达回国后不久,网络上便热传其被狂热球迷枪击毙命,虽经证实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谣言,但却也不失为保险公司的一次宣传机会,若能送给拉里昂达一份安全保险,想必也能在噱头之余给广大球迷留下深刻印象。
由此联想到,竞技比赛中有胜利者的喜悦,自然也有失意者的沮丧,更有拉里昂达这样的尴尬人,无论哪种情绪,都是他们喝上一杯美酒的充分理由。
从南非走向世界的呜呜塞拉
呜呜作响的大喇叭,成为南非世界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平时世界杯看台上荡气回肠的歌声在今年夏天被它的“鸣叫”声所取代。
这种被当地人叫做呜呜塞拉(Vuvuzela)的独特乐器是南非球迷用于助威的传统工具,最早起源于用非洲羚羊角制成的一种用来驱赶狒狒的发声工具,在球场上则表示加油、呐喊和庆祝。它可以发出超过100分贝的噪音,甚至可能导致人的听觉永久性丧失,正因如此,很多球迷需要戴着耳塞看球。
参赛球员和各国观众对呜呜塞拉褒贬不一,而南非世界杯的主办机构负责人则说,这是南非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在离开南非的球迷中,大部分都带着呜呜塞拉作为纪念,看起来这个颇有争议的“大喇叭”正被南非向全世界输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地的足球场上都会响起它独特的“呜呜”声。
或许我们不必为这一天等待太久,世界杯期间,《华夏酒报》记者就已经在上海街头看到有球迷吹响了呜呜塞拉(其实它的制造地正是在中国,其出厂价不过几元钱,在南非却售价折合人民币50多元);当然,它的用途可不仅限于足球场上,据某体育杂志称,波兰工会已决定大量采购这种大喇叭——在他们举行罢工游行时,就会带着呜呜塞拉上街,到时候谁会对它的“呼声”置若罔闻?
这个事例对酒类企业的启发或许在于,某些看似不起眼或存在争议性的事物,换个角度,换个用途,也许一切就大不一样了。
人人都爱“章鱼哥”
“保罗”是生活在德国奥博豪森海洋馆的一只章鱼,世界杯期间,它已经准确预测了包括决赛西班牙对荷兰、德国胜澳大利亚、负塞尔维亚等一共8场比赛的结果,准确率竟然是100%。所谓预测,就是在它生活的水域中放两只盒子,分别涂有参赛双方的国旗,“保罗”吃掉哪只盒子中的食物,也就代表它看好哪支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