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的管理学启示 10-26
奥斯卡的管理学启示 10-26
前言:
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第84届奥斯卡长达三个半小时的颁奖典礼总共吸引了3930万观众,比上一届上涨约4%。这组数字实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收视率只是一方面,对大多影迷而言,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各大奖项是否实至名归。换个角度看,奥斯卡之所以能够成为风向标,是因为学院的评选机制是否与大众的眼光汇流。
1927年,美国电影界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并决定对优秀的电影工作者进行表彰,成立了“学院奖”——这就是奥斯卡的前身——1931年之后,学院奖才逐渐被“奥斯卡金像奖”所替代。奥斯卡金像奖从1929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现在我们习惯了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习惯了看明星走红地毯,看直播颁奖典礼的过程。但实际上,奥斯卡最重要的环节仍然是如何评选优秀的电影上。每年这么多的电影,质量上良莠不齐暂且不提,怎么才能初步筛选出优秀的电影呢?又根据什么样的标准制定各大奖项的归属呢?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标准是什么呢?归根结底,奥斯卡是否意味着公正?或者这些都不重要,我们企管界的学者,也许更关心的是,奥斯卡给了我们管理学方面什么启示?
今年关注奥斯卡的大户未见减少,像大家熟悉的可口可乐、宝洁、诺基亚、麦当劳等经历了连年的经济衰退之后,这些大公司很敏感地抓住奥斯卡这个重大事件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虽然仪式期间的广告时间被限制在每小时不超过8-10分钟,但是这些企业会在其他播出时间里见缝插针播广告,而且还将在网络和iphone跟观众互动。
正是因为奥斯卡影片的评选更注重艺术性,评选出来的影片很难普及到大众及更多年轻人,所以奥斯卡才要在颁奖礼上下工夫。只有做得更加商业、更吸引眼球、更有噱头才能吸引年轻人的视线。矛盾无时不存在,随着全球各类型电影颁奖礼的出现,奥斯卡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存在受众分流及影响力分流的危险。更多好莱坞电影人正在担心奥斯卡太不商业。这也是为什么奥斯卡本身不商业,所以要让颁奖礼更商业来吸引大众人群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