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价格竞争
恶性价格竞争的定义 一般来说,企业的某些降价行为常常会引起同类企业推出与之类似但更加激烈的应对策略,
恶性价格竞争的定义 一般来说,企业的某些降价行为常常会引起同类企业推出与之类似但更加激烈的应对策略,容易导致企业间的反复博弈,当产业内的竞争态势超出了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时,就是“恶性价格竞争”。其通常的表现往往是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接近甚至低于产品平均成本水平。因此,所谓的“恶性价格竞争”就是指通过压低价格来实施的“恶性竞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降价行为都可以称为“恶性价格竞争”。
恶性价格竞争特征 (1)整体性。即不是某一个企业或者少数几个企业的降价行为,而是产业内企业的整体性价格竞争行为。
(2)连锁性。由产业内某一个或一些企业的降价行为引发,并迅速蔓延开来,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产业内大部分企业 的价格连锁反应。
(3)长期性。“恶性价格竞争” 并不是瞬间的价格行为,而是会使产业内低或负的利润率相对长期持 续,以至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一种竞争状态。
(4)危害性。这是最重要的特征。“恶性价格竞争”不仅会使企业利润丧失殆尽,陷入危机,而且会影响产业的良性发展。其最终将影响国家税收的增加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恶性价格竞争形成的外部因素 (1)产业所处阶段。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价格竞争一般发生在正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 。
(2)产业特征。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存在着进入和退出壁垒,这是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具有“低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 的产业,往往极易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产业的另一主要特征——产业的集中度,它也是衡量产业内竞争程度的标志之一;产业集中度过低将会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很容易引发“恶性价格竞争”;产业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产能情况。生产能力大大过剩时,企业往往直接采用低价策略,进而导致产业内的“恶性价格竞争” 。
(3)产业结构。主要是考虑战略集团的数量与规模。波特认为,领导型战略集团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而数量众多且势均力敌的其他类型战略集团的产业结构则缺乏稳定性。各企业为了争夺领导地位,必然发起广告战,从而进行价格战,最终易陷入“恶性价格竞争” 的旋涡。
(4)政府宏观调控。如果政府对宏观调控不力,对市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就会引起企业对热门产业的大量涌入。重复的投资建设,导致产品的相对过剩、同质化和营销手段的趋同等,必然引起“恶性价格竞争”。
(5)市场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不严整导致了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也产生了企业间市场条件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使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平等的竞争机会和条件,也使有些企业对价格竞争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这些企业往往会挑起价格战,从而引发产业内的“恶性价格竞争”。由于价格是产品最主要的外在表现之一, “恶性价格竞争”其实体现了产品间的恶性竞争。在产品同质和营销模式(4Ps)趋同的情况下,即使产业情况良好或国家调控政策正确,在产品供给大于需求时, “恶性价格竞争” 依然有可能发生;而如果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差异性较大,产品的价格会形成一定梯级,产品相互间的可替代性较小,自然就避免了恶性价格竞争。
恶性价格竞争形成的根本因素 (1)市场定位趋同的影响。市场定位趋同将使产品的品质、功能等有形部分高度相似,同时也会造成产业服务区域的过分狭窄,导致产业内激烈的市场争夺。在产品实体相似的情况下,企业就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容易引发“恶性价格竞争”。
a.产品策略趋同将使企业产品的范围、外观等有形部分趋于一致,在细分市场有限的容量下,容易形成市场饱和。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只能选择最有效的价格竞争手段。
b.渠道策略趋同。在买方市场情况下,渠道趋同将导致企业对高效率渠道的激烈争夺。为增加吸引力,企业往往降低产品供给价格,从而排挤目标渠道对于同类产品的接纳。
C.价格策略趋同或非理性。企业对目标市场、产品和渠道的战略性选择,为价格策略提供了指导原则。在目标市场、产品和渠道选择趋同的情况下,价格策略也将趋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定价策略容易由成本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一些企业为增加销量首先降价时,其它企业将迅速跟进并形成循环,最终引发全产业的非理性降价行为。
d.促销策略趋同。企业目前促销策略趋同,主要表现为多采用价格竞争和广告宣传两种手段,没有建立蕴涵企业文化的品牌和人性化的售后服务,以及加强销售员的培养等。在广告宣传效果不明显时,企业就会采用价格竞争策略。
(2)技术趋同的影响。技术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关键。我国企业目前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大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后从欧美和日韩引进的。存在的问题是:引进的地域比较集中;缺乏核心和关键技术;引进后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力度不够;相互技术模仿情况严重。这些情况导致了技术的趋同,直接表现为产品的同质化,以致产品的竞争力不够,同类产品间的替代性很强。在产品同质且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产品吸引力,从而容易陷入“恶性价格竞争”。
(3)营销模式(4Ps)趋同的影响。4Ps营销模式自20世纪6O年代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麦卡锡(McCarthy)提出以来,经过4O多年的推广,其思想早已为世人所知并得到娴熟运用。但由于在营销实践中创新不够,现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做法越来越趋同,推动了“恶性价格竞争” 的产生与发展。
恶性价格竞争的表现形式 恶性价格竞争的市场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代表性的表现有二:
一是低价倾销。少数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规模等资源优势,以排挤竞争对手或长期独占市场为目的,阶段性地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在独占市场后,往往又会提高价格甚至造成一种垄断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
二是低价混战。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虽然不一定具有规模经济或技术上的优势,但具有成本与经营的优势,通过降低商品质量以迎合低消费的需求,或利用消费者对商品质量不易进行鉴别的特点,以次充好,进行低价销售。其他同类企业为了生存也只好加入价格大战,使价格一降再降,陷入怪圈。
恶性价格竞争的危害 一是扰乱了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应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而变化,价格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着信息引导和利益驱动的作用。恶性价格竞争使产品价格偏离正常轨道,发出错误的价格信息,扰乱市场的价格秩序,也使价格失去了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功能,对优化资源配置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恶性价格竞争特征 (1)整体性。即不是某一个企业或者少数几个企业的降价行为,而是产业内企业的整体性价格竞争行为。
(2)连锁性。由产业内某一个或一些企业的降价行为引发,并迅速蔓延开来,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产业内大部分企业 的价格连锁反应。
(3)长期性。“恶性价格竞争” 并不是瞬间的价格行为,而是会使产业内低或负的利润率相对长期持 续,以至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一种竞争状态。
(4)危害性。这是最重要的特征。“恶性价格竞争”不仅会使企业利润丧失殆尽,陷入危机,而且会影响产业的良性发展。其最终将影响国家税收的增加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恶性价格竞争形成的外部因素 (1)产业所处阶段。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价格竞争一般发生在正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 。
(2)产业特征。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存在着进入和退出壁垒,这是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具有“低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 的产业,往往极易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产业的另一主要特征——产业的集中度,它也是衡量产业内竞争程度的标志之一;产业集中度过低将会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很容易引发“恶性价格竞争”;产业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产能情况。生产能力大大过剩时,企业往往直接采用低价策略,进而导致产业内的“恶性价格竞争” 。
(3)产业结构。主要是考虑战略集团的数量与规模。波特认为,领导型战略集团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而数量众多且势均力敌的其他类型战略集团的产业结构则缺乏稳定性。各企业为了争夺领导地位,必然发起广告战,从而进行价格战,最终易陷入“恶性价格竞争” 的旋涡。
(4)政府宏观调控。如果政府对宏观调控不力,对市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就会引起企业对热门产业的大量涌入。重复的投资建设,导致产品的相对过剩、同质化和营销手段的趋同等,必然引起“恶性价格竞争”。
(5)市场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不严整导致了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也产生了企业间市场条件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使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平等的竞争机会和条件,也使有些企业对价格竞争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这些企业往往会挑起价格战,从而引发产业内的“恶性价格竞争”。由于价格是产品最主要的外在表现之一, “恶性价格竞争”其实体现了产品间的恶性竞争。在产品同质和营销模式(4Ps)趋同的情况下,即使产业情况良好或国家调控政策正确,在产品供给大于需求时, “恶性价格竞争” 依然有可能发生;而如果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差异性较大,产品的价格会形成一定梯级,产品相互间的可替代性较小,自然就避免了恶性价格竞争。
恶性价格竞争形成的根本因素 (1)市场定位趋同的影响。市场定位趋同将使产品的品质、功能等有形部分高度相似,同时也会造成产业服务区域的过分狭窄,导致产业内激烈的市场争夺。在产品实体相似的情况下,企业就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容易引发“恶性价格竞争”。
a.产品策略趋同将使企业产品的范围、外观等有形部分趋于一致,在细分市场有限的容量下,容易形成市场饱和。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只能选择最有效的价格竞争手段。
b.渠道策略趋同。在买方市场情况下,渠道趋同将导致企业对高效率渠道的激烈争夺。为增加吸引力,企业往往降低产品供给价格,从而排挤目标渠道对于同类产品的接纳。
C.价格策略趋同或非理性。企业对目标市场、产品和渠道的战略性选择,为价格策略提供了指导原则。在目标市场、产品和渠道选择趋同的情况下,价格策略也将趋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定价策略容易由成本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一些企业为增加销量首先降价时,其它企业将迅速跟进并形成循环,最终引发全产业的非理性降价行为。
d.促销策略趋同。企业目前促销策略趋同,主要表现为多采用价格竞争和广告宣传两种手段,没有建立蕴涵企业文化的品牌和人性化的售后服务,以及加强销售员的培养等。在广告宣传效果不明显时,企业就会采用价格竞争策略。
(2)技术趋同的影响。技术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关键。我国企业目前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大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后从欧美和日韩引进的。存在的问题是:引进的地域比较集中;缺乏核心和关键技术;引进后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力度不够;相互技术模仿情况严重。这些情况导致了技术的趋同,直接表现为产品的同质化,以致产品的竞争力不够,同类产品间的替代性很强。在产品同质且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产品吸引力,从而容易陷入“恶性价格竞争”。
(3)营销模式(4Ps)趋同的影响。4Ps营销模式自20世纪6O年代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麦卡锡(McCarthy)提出以来,经过4O多年的推广,其思想早已为世人所知并得到娴熟运用。但由于在营销实践中创新不够,现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做法越来越趋同,推动了“恶性价格竞争” 的产生与发展。
恶性价格竞争的表现形式 恶性价格竞争的市场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代表性的表现有二:
一是低价倾销。少数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规模等资源优势,以排挤竞争对手或长期独占市场为目的,阶段性地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在独占市场后,往往又会提高价格甚至造成一种垄断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
二是低价混战。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虽然不一定具有规模经济或技术上的优势,但具有成本与经营的优势,通过降低商品质量以迎合低消费的需求,或利用消费者对商品质量不易进行鉴别的特点,以次充好,进行低价销售。其他同类企业为了生存也只好加入价格大战,使价格一降再降,陷入怪圈。
恶性价格竞争的危害 一是扰乱了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应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而变化,价格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着信息引导和利益驱动的作用。恶性价格竞争使产品价格偏离正常轨道,发出错误的价格信息,扰乱市场的价格秩序,也使价格失去了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功能,对优化资源配置将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