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式广告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里
悬念式广告是一种充分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先把问题设置好,让大家去猜测,去关注,然后到一定的时候再把答案给出来,它属于自问自答式的。在运作过程中要注意悬念的设计:是能让人们感兴趣的,能引发大家的讨论,结果又让人琢磨不透的,假如你设计一个悬念,人们一看就知道答案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花了广告费,却没什么广告效果,假如联想的新网站广告是借用谢霆锋的演唱会去推广,在街头设置的广告牌最后的答案是联想的新网站赞助谢霆锋的一个演唱会,结局将会是另外一种。
然而我们有些企业的广告却是十分的牵强,某公司在奥运会期间推出的广告是“看奥运会穿**品牌休闲裤”,更有甚者,青春靓丽的范冰冰为某合衣柜做的广告,广告语是“我的生活,我的记忆”,我真的不明白仅凭一个衣柜就能成为我的记忆吗?
联想继2000年借用悬念广告成功推出新网站后,2004年联想又借用奥运射击冠军杜丽推出打印机。联想巨大的悬念广告来遍布北京——靶心上一个醒目的10环,“谁打的?——9月15日就知道”。路人则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当然,也有些好奇。
互联网上,已可见到悬念广告的谜底——联想正在网站上掏钱做万元有奖竞猜:“2004奥运刚刚落下帷幕,参与奥运赞助的厂商再上征程,联想作为首个成为奥运TOP厂商的中国企业,他们万人瞩目的第一枪将打向哪里?9月15日,敬请期待联想第一款奥运新品揭晓……”
悬念广告一是内容必须让人感兴趣,才会引起关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传播的内容与当时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相去甚远,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是要有故事情节,才能引发读者共鸣。引人入胜,才会引人探究。一则没有故事情节的广告,就好像一场没有悬念的电影,最多博观众一笑。只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才会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
三是“悬念”设置要恰到好处,才能引发读者足够兴趣。有的悬念式广告无法引起读者关注,一方面是没有悬念可言。所谓的“悬念”一看就明,连三岁小孩都“蒙骗”了,自然就不会引起大家关注;有的则是无病呻吟,“悬念”过头,故弄玄虚,让人看了大倒胃口。这样的“悬念”不仅不能达到目的,甚至还会弄巧成拙,叫读者反感。 悬念要“顺其自然”,如果为了“悬念”而人为设置悬念,可能会适得其反。
四是时间上要把握“火候”,才能吊足受众胃口。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好奇欲望在接受该事物3至5次范围内达到最佳点。一个人的好奇心,也即常说的“吊胃口”是有一定限度的。“吊胃口”时间太短,不能激发好奇心理,达不到应有效果;“吊胃口”时间太长会让受众失去兴趣和耐心,得不偿失。 物极必反,只有把握恰到好处的“悬念时间”,才会收到最好的悬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