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消失的茶道: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就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就像陶谷在《chuǎn茗录》中记载的:“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分茶唐宋时期曾在闽北武夷山一带流传,目前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都描述了当时武夷山一带分茶的情况。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中也有关于茶百戏雏形的描述。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到了宋代,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代分茶受朝廷和大批文人的推崇达到鼎盛时期,其突出特点就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关分茶的茶学专著。在这些茶学专著中,对点茶、分茶有详细的论述,其中以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和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最具代表性。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
遗憾的是,自元代后茶百戏逐渐衰落,清代后尚未见关于分茶的文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