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似乎过度“沉默”了
美豆利好不够给力,农产品高位“哑火”-食品产业网
从一些农产品本身基本面看,目前的市场似乎过度“沉默”了。根据USDA统计,在9月1日开始的当前市场年度的前三个月,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总计就高达12.04亿蒲式耳,中国的进口量约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USDA目前对2010/2011市场年度的大豆出口预估为15.70亿蒲式耳,已处于纪录高点,而中国的进口比例无疑将占到绝大部分。业内专家称,因为中国进口步伐的加快,USDA将进一步削减美国年末大豆库存的预期。
普遍的预期却没能带来市场的继续反弹,CBOT大豆期价周二夜间就从1300美分/蒲式耳垂直下落,周三电子盘阶段继续下跌,同时玉米、棉花、原糖等农产品也都呈现相似的调整。至发稿,CBOT大豆和玉米期货主力价格分别回调至1276美分/蒲式耳和557美分/蒲式耳,美原糖和棉花期价位于28.5美分/磅和127美分/磅。光大期货分析师余宏斌表示,虽然库存等因素也可以反映一些基本面,但这种基本面也会受到金融层面的冲击。
一方面,美豆期末库存减少这个“利好”不够“给力”.市场不乏出现库存与价格同向运动的情况,虽然大豆等农产品金融属性较弱,且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制约,但这无碍其作为金融资产的形式存在。余宏斌称,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它的产量、成本和市场流动性,仅从库存一个方面难以把握未来的价格走势。且从USDA过去两期的预测看,仅仅凭期末库存就看多农产品也有些偏颇,因为大豆等农作物的产量预期已被大幅降低,继续下调的空间有限,而产量偏偏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天琪期货分析师于瑞光指出,从每年的惯例看,USDA临近年末一般也不会大幅下调产量预期数据。
另一方面,中国加息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中国将在月度宏观数据出台前迎来一个敏感的加息窗口,此前中国已经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有一次加息。以上政策似乎与全球放松“钱袋子”和美国QEx政策格格不入,以至于中国一个经济体的动作也对外盘产生负面影响。于瑞光表示,以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和大豆等农产品方面的进口量来说,中国的政策当然也会对国际市场构成较大影响。他表示,其他附属的调控政策,如国内提高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和费率也间接影响了市场人气。
不过,由于农产品对供应的敏感度较高,而政策调控往往都是调控需求,政策在农产品价格调控方面恐怕缺乏持久度。余宏斌表示,后期农产品走势的关键还要看中国调控政策的力度。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农产品价格的一波上涨就令国家出台了很多调控政策,包括提高期市相关产品的交易保证金率,但当时的政策似乎无助于农产品价格的整体下调。直到2008年10月金融危机恶化,大豆等农产品才跟随其他商品大幅下跌。可想而知,倘若没有当年的金融危机,农产品价格的爆发时间可能会整整提前两年。于瑞光表示:“所以一些宏观政策或许可以短时间拖住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步伐,但长期看农产品走势还是要回归供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