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重处”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最近一周,因为山东潍坊以剧毒农药种植生姜、老鼠肉变身羊肉等令人不寒而栗事件的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触动了国人早已绷得很紧的神经。与此同时,一连串的高层动作,又多少给国人以慰藉。5月2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机关侦破的十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5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打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行为……
我们现在的发展称得上“仓廪实”了,按照管子的理想逻辑,接下来应该“知礼节”。然而很遗憾,不少人还是别用极个别或个别等避重就轻的字眼吧非但没有,反而良心坏了,且有越来越坏的趋向。就食品生产而言,列举没有出过问题的品种太难,简单一点,就是不妨谁给开个没有问题品种的清单。生产者的良心坏就坏在,为了他或他们的一己私利,生产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根本不顾及他人的健康甚至死活。潍坊的种姜人家,自己吃的不是就不用农药吗?
秦末楚汉相争之时,儒生郦食其给刘邦出主意,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因此,他建议刘邦“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抢夺“藏粟甚多”的敖仓。在他看来,项羽占领荥阳却“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郦食其说的“食”,基本上等同于粮食,“粟”嘛,而且主要是强调吃饱,量的问题。今天,“民以食为天”得到了传承,然而“苏秦不是旧苏秦”,“食”的这一概念的外延,显然扩展到了质量层面、安全感层面,将来也许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眼下却要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如何守住食品安全这条底线?个人以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有司”的作为。从央视新闻报道中我们都看到了,潍坊用“神农丹”生产出来的毒姜是供应给国人自己的,出口的那些不用,种植户说了,不让用,用了能检出来,不收。这就足以印证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那句老话。虽然食品监管没有“为长者折枝”那么轻易,但离“挟太山以超北海”也还差了孙悟空翻一个跟斗的距离:十万八千里。食品安全出了问题,从前我们习惯于归咎为分段的监管体制,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生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流通、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管消费,导致监管资源分散,整体执法效能不高,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于是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结束了“九龙治水”的多头管理格局。成效如何,自然要拭目以待。但我始终认为,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职能部门的责任感问题。无论你以怎样卑劣的手段生产,我把你扼杀在进入市场之前,又如何能造成危害?缺乏责任感,在作为体现形式的机构组成上拆拆合合,效用有限。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任何时候怕都会是金科玉律,这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比天大,比地大。如果“民人”被食品安全弄得惶惶不可终日,任何“幸福××”都难免成为侈谈。因此,必须守住食品安全这条底线,无路可退。“严惩重处”得成食品安全治理常态,千万不要只是青睐“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