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食品安全的监管重心?
如何调整食品安全的监管重心?从事后灭火到事前风险防范,国家和地方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还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调整食品安全的监管重心?从“事后灭火”到“事前风险防范”,国家和地方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正面临“食药监”单列保障监管专业性,还是组建“市场局”先保基层监管人员全覆盖的争论。
2010年6月,《小康》杂志开展关于中国人安全感的调查显示,食品安全问题以72%的高投票比例成为“群众最大的不安”。7月,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张勇在一次全国食品安全会议上坦言,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
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间,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总结当年应急处置的食品安全事件,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瘦肉精、“地沟油”、病死猪、假羊肉、白酒塑化剂、镉大米、各种问题奶粉……虽然应急处置完成后,不少被媒体质疑、公众担忧的“剧毒食品”、“致癌食品”并不存在,但监管空白、标准不清、食品造假违法成本低等机制问题,也引发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反思。
在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来自广东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指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主因是缺少长效机制,使得政府“像灭火队一样”,“奶粉出了事就检奶粉”、“猪肉出了事就检猪肉”,虽然很辛苦,但食品安全事件还是屡禁不止。
2013年春,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安全监管职责,整合于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务院还专门发文,要求省、市、县级政府,逐步完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体制改革,真正减少监管环节和部门扯皮,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